|
星洲日報2 k3 b* j+ g( s9 v# l
( X: @, N" ?+ s
大馬幫‧咬牙拼風光/ x2 I! J3 ~: N! |5 d
; a6 N' t% Q" ~( ^# J: q
打從九十年代開始,幾乎每位大馬歌手都以能到台灣發片作為音樂的終極目標,從巫啟賢、柯以敏到光良品冠、阿牛陳慶祥、李心潔、梁靜茹、戴佩妮、張智成、易桀齊、曹格、張棟樑、林宇中、宇珩、方炯鑌、陳威全等,乃至近兩三年透過台灣選秀賽《超級偶像》歌唱比賽圓夢的艾成、符瓊音,以及在《超級星光大道7》一鳴驚人奪冠並已簽約華納音樂的李佳薇;還在尋夢的陳珂冰及翁詩耀等,都各自在台灣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當中有者交出了非常優秀的成績,但也有不少失敗的例子。
, z: W# q) g: p; d0 ?7 }9 D7 h" s! ] W$ }
這些在海外發光發熱的大馬歌手,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大家看到風光的表面,私底下其實也經歷過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過程。
5 [! A+ X) V# H$ [/ r( E& o
+ m. x4 @7 c! R) @: C7 }8 S大馬幫的歌手成名之前,其實都曾經度過了一段苦日子,在海外的發展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順境。但是,大家看到的就是成功的那一面,光良一句道破說:“這是非常不一樣的行業,就是要人看到風光的那一面,因為‘明星’需要包裝,娛樂圈就是要娛樂大家,如果連娛樂圈也讓人覺得是很可憐,那就會讓大家覺得生活很慘,所以在這一行,不管是壞或好,都要表現出最好的那一面,唱片公司會讓大家看到舞台上的一顆閃亮的星星,即使是讓大家看到藝人私下的另一面,但卻會是呈現最好一面。”
$ p4 O) W1 i. U
- V) G3 {$ H6 l7 l n張棟樑也說:“要在海外打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許大家只看到藝人風光的一面,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或是工作狀況都是通過媒體新聞發佈出來,所以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的。在海外工作沒有親人在身邊、少了朋友,只能憑一股要達成目標的信念以及對演藝工作的熱誠而努力,很多時候也會感覺很寂寞,因為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差異、以及沒有熟悉你的人在身旁等等,都是需要很多毅力和堅持才能完成工作的。”* J, u4 [+ t4 X9 _: S* h
! _; D5 ^" @6 O1 k一個人在一個陌生的國度生活,追尋音樂夢想,肯定會萌生一種想家的孤獨感。梁靜茹坦言,初到台北,沒有家人的陪伴,也沒有知心的朋友可以在身邊傾訴,當年的網絡也沒有現今這樣便利,更加沒有手機可以隨時與朋友聯絡聊天,寂寞自然不可言喻。因為收入有限,每天睡前的功課就是仔細記錄一天的開銷,省吃儉用,“每天要有未雨綢繆的準備。”而台北的潮濕和冬天,讓她極度不能適應。“當時的我一直無法適應空氣的濕度問題,引發嚴重的氣管過敏,嚴重到錄音都是重重的鼻音,嚴重打擊了我對唱歌的信心。”種種的因素,讓獨自生活在台北的她,非常沒有安全感。
4 }. ~: n# P4 q- r; x$ |3 ], v% v6 Z8 W+ x: b( D4 G) o
創作歌手預支版稅解生活窘境0 ?: |: b- K- \. o/ R# y! O6 U
9 F. j" F N' z: {5 c( B
離鄉背井,只身在外打拼,思鄉情的孤獨感與對未來的不安,是踏上成功路前,個人情緒上必須飽受的煎熬。% u3 ?8 `4 J. { L
' ]) N k6 K+ k% n' h5 u/ w/ x8 M: U
大馬歌手到海外發展,一切都得歸零。在海外發展的歌手如果沒有唱片公司在經濟上的資助,或歌手本身財政不寬裕,生活上就會過得艱辛。如曹格初到台灣,一度潦倒睡在錄音室、吃面包飽肚;張智成與唱片公司約滿後,經濟也一度陷入困境,曾向好友彭學斌和表妹梁靜茹借錢周轉,之後他勤跑校園通告,逐漸改善經濟狀況,後自組工作室,自資發片。而一直被外界認為沒有經濟壓力的易桀齊,因為獨資做音樂導致經濟陷入危機,犯下盜提好友戴佩妮存款,震驚整個大馬娛樂圈。! f. R6 y; o. y* `1 l
+ [, }# h1 B# D梁靜茹嚴控開銷
' h/ D; d% R8 {9 G9 C3 N一般上,歌手與唱片公司簽約,雖然唱片公司會安排住宿,但生活開銷須由歌手負擔。走創作歌手路線的林宇中、宇珩、伍家輝、方炯鑌都曾向公司預支過版稅度日,待發片之後再慢慢攤還,方炯鑌甚至為了省錢,初到台灣的第一年借宿公司;陳威全為發片到台灣發展,卻因唱片公司出狀況,被提前解約,錄好的歌曲無望發表,唯有轉賣給其他歌手,並轉當幕後製作人。他為了音樂理想,在台灣苦捱的日子,靠的是“老本”和版稅過活。相對於一簽就簽歌手約的梁靜茹比較幸運,還沒有發片之前,她先在公司當助理實習,每個月還有台幣1萬5千(約1500令吉)的零用錢,但一天的開銷都會控制在不超過30令吉以內。: Z) r7 }! c$ `) s+ @7 j; ]1 t
" u+ x: Q/ O3 F% G/ F/ z k3 y
黎紓廷:大馬市場需求小
( Z) b6 r; `+ G g( t8 s. e* ~張棟樑、梁靜茹和阿牛的馬新區經紀人兼廷好娛樂負責人黎紓廷不認同“大馬歌手在海外賺很多錢”的說法,反而認為“他們在海外比較有機會賺錢,工作機會和表演的舞台也比較多”,她說:“以中文流行音樂來說,台灣、中國和香港(廣東歌)的演藝事業發展畢竟比較蓬勃,媒體管道和網絡比較廣,對於推廣演藝事業肯定比較完整和有規劃性。”2 F1 O' g% D" [- n6 e M
4 e$ E2 q4 `5 w! Q4 y' q她舉例說,一個普通的活動演出或者一個電視錄影,主辦單位給予的演出配備和製作預算(不說唱酬)都是非常有誠意的,除了藝人特定要求,主辦方也非常注重整個演出的效果和水準,“大馬除了中文音樂市場不大,還有分類聽西洋的、福建的、廣東的、華語的、馬來的……而且一般的心態都會說‘喔,本地歌手!’所以價錢都會被壓,近年很多大馬歌手好不容易在海外打拼總算有了一點成績,價碼相對也可以提高,只是還是不斷會聽到說‘喔,本地歌手,可以算便宜點嗎?’其實很多出了海外的歌手也曾經需要在這裡付出很多才能在外打拼的,‘大馬本地歌手’在亞洲甚至國際上也是被稱為‘出色藝人’啊!我們其實也需要先認同自己的歌手。”5 S1 z" l1 t" H+ Y
. [$ {" I* W8 f, n* k( \* H* t) U
東於哲有經紀人打點生活" C3 J* n: `' G$ l/ Y N/ Q' J0 |
東於哲去年被安排到台灣“受訓”,在受訓的過程中,已開始深深體會到離鄉背井的“甜酸苦辣”,只是他們比較幸運,一開始就有一位經驗豐富的經紀人在身邊,為他們打點日常生活的瑣事,解決難題,讓他們避免碰釘。對於未來會否因為“沖出海外”而比留在大馬賺多一點錢?他們並不敢多想,反而認為眼前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爭取這一次的難得機會,希望有一天在海外能闖出一番好成績。; y* T* r( D4 R* {2 a9 t
' x1 g$ i; Y t0 v# X) g
S100娛樂總監王禮麟近一年多為了舖排旗下歌手東於哲到台灣發片而常駐台灣,他說,凡事起頭難,大馬歌手在海外發展,若配合到天時地利人和,當然在事業上就會一帆風順,但回顧大馬樂壇,可以在海外立足,凱旋而歸的,絕對可以計算出來。“其實,每一位歌手的起步都不是那麼幸運,但也不至於那麼坎坷,成敗這碼事,絕對因人而異;畢竟娛樂圈的起伏太大了,大家心裡有數,誰賺到錢誰賺到名,而又有誰卻只是曇花一現,依然卡在浮沉中間!所以,起頭的確很不容易,但,機會來了還是要去好好爭取和表現。”
+ D2 ^3 Y. H: E+ u/ z6 M& o |! Y
: _5 B: a" m5 o& Z) S黃威爾闖中國鎩羽而歸
) A1 q* O5 @6 `# K3 Q8 D其實,隨著環境的轉移,台灣已並非大馬歌手沖出海外的唯一選擇,黃威爾當年便是先以中國作出發,推出單曲之後再回流大馬發行第一張專輯。“當年在中國發展,才發現其實還是需要靠知名度才能在中國殺出一片天,第一張就去中國,在沒有雄厚資金投資底下,是很困難的,而且當時中國的企劃和宣傳執行能力都還未到位,所以出現了許多溝通和聯絡的問題。”" t$ {# O* E) F
3 c- w1 x4 e) v6 g# F5 {* \& t林宇中:尋找平台( a z% { i6 _) T6 i0 G5 L9 }" M
林宇中曾經二闖台灣樂壇,他表示,到海外發展,只是為了尋找更大的平台,大家看到的是風生水起的一小部份人,但一無所獲的亦大有人在,所以去海外發展其實是夢與麵包之爭。“歌手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行業,未來充滿太多變數,到海外的還得先拋下大馬的一切,所以一旦決定出國發展,就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我覺得這種心理壓力比成名前的經濟壓力來得更加煎熬……好好的交朋友,努力的工作,找到生活重心,在海外也能找到歸宿感!”; W4 ] @. G( J- h
# J: s2 W1 {- j5 G. u2 r
伍家輝轉戰中國9 ~8 L# k. b1 ]! t
伍家輝去年初闖台灣市場,今年則改攻中國市場。他的“外闖”經驗雖然不及前輩歌手,但卻也有深刻體會:“其實大馬歌手在海外固然有賺錢,但是付出與賺得的比例卻是不成正比的。大家看到的都是大馬歌手風光的一面,但很多時候,因為環境的競爭很激烈,我們必須做很多的功課,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來應付當前的競爭,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自己知道,就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啊!”, _7 k/ \$ y$ Y% s: \' J: f% P/ Z- y
4 P, _# ?! I9 t. a8 i F
宇珩:中國演出機會多4 V5 d$ h! E2 T7 }# p
宇珩之前也曾經一度欲從中國作出發點,畢竟現今最大的中文音樂市場就是有13億人口的中國。“在中國有非常多的演出機會,廣大的聽眾群對於各類型的音樂接受程度也很廣,所以不管甚麼樣類型的歌手,若在中國能夠殺出一條生路的話,基本上就不會太有經濟困境。相反的如果沒有機會到海外(即台灣&中國),在這麼一個現實的娛樂圈確實很難生存下去。”她認為創作歌手要往外闖,會比較辛苦,而且整體來說,如果發展順利的話,演出工作自然增多。- n2 o; w+ Q5 L/ t
; H$ D [1 i# D2 k
但她也從自己的親身的經歷中發現一個現象:有些大馬歌手雖然得到了到海外發展的機會,但往往都是計劃出了錯而導致唱片做不成,或者都處在一個“空等發片”
# \0 o$ g0 u' |+ U- _) Z! o. @/ [4 Y1 F1 X/ L t
的狀態,“大部份會導致這些問題的發生,有九成都是因為唱片合約的問題,有的在解約與續約洽談條件之間就耗上了幾年的時間。“所以,大家都看到風光的表面,背後的心酸自己扛啊!”3 E, Z# _( F! T" ]: h: \
$ D9 A& o8 c& t阿牛:定位要清楚堅持
% ?5 j. y8 L! J* _" m+ K, T _8 R2 x8 @9 e近幾年都以中國市場為主力,並成功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掙得一席位置的阿牛,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說:“在海外人生地疏,沒有人脈,很多東西都得自己更加的努力和用心,但知道自己的特色和地位很重要,唯有堅持自己的特色和有別於他人的定位,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