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国养父母应日本政府邀请,在日本和女儿合影(右1上)沙秀清(右1下)沙静茹 | 哈尔滨市民沙秀清是一位84岁的老奶奶,她曾经抚育过一个特殊的女儿——日本遗孤洪静茹。8月15日,沙秀清老人向东北网记者讲起了当年领养洪静茹的经过…… - j" }, e8 Q% `$ D
% z# g4 g- e& [- K3 V
沙秀清的表妹叫沙秀芝,家住在牡丹江东京城,1945年刚满14岁。那时日本刚刚战败,她和邻居家的孩子们出去玩,看见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大房子里关着好多日本战犯和孤儿。看守房子的苏联红军士兵允许中国百姓把日本儿童带走领养,好多中国人把一个个身上脏兮兮的日本儿童领回家,于是她也进去了。她看到一个包着被子的婴儿一直哭,就想抱抱她,一抱就给抱回了家。1 o' Y* s; L% s, n5 ]* E" p! R
沙秀芝家里很穷,吃饭都成问题,但大人们仍然积极为这个日本婴儿寻找牛奶。直到再也买不起牛奶了,才通知沙秀清,希望她能领养这个孩子。2 q) g. V3 i$ D, W( Y) t# g4 T
沙秀清的孩子在一岁时夭折了,眼下正没有孩子。接到信后她犹豫了好久,因为她实在是恨日本人,她的亲生父亲就是被日本人从穆棱县抓走做劳工,受尽折磨累死在工地上的。但她最终还是把孩子接回了家,并取名叫洪静茹。
4 J/ D' j5 ]1 Y2 s 1946年,沙秀清全家从牡丹江搬到了哈尔滨市。她的丈夫当厨师,她在家照顾婆婆和孩子。洪静茹三四岁的时候,沙秀清又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3 P* O0 a% Q/ k" L+ D洪静茹长得漂亮,学习也好,总是受到老师表扬。当时中国和日本还没建交,沙秀清一直没有告诉她身世的事。9 d0 z+ ~& p9 y; c' Z, K
3 U& [% Z' c8 D: `$ m9 } 因为家里贫穷,洪静茹初中毕业就在一家商店做了营业员,因为工作出色,不久就升为小组长。% s; o( N3 j& K3 M. Z$ T- `9 q
虽然已经参加了工作,但洪静茹还是每天早起晚睡,帮母亲照料家务,跟弟妹也相处得很好。
% t+ T9 |. t o0 b/ u洪静茹25岁时结了婚,丈夫是一名货车司机。两人生了两个男孩,一家四口人过着美满的生活。1980年,洪静茹丈夫的一个同事被查明是日本遗孤。沙秀清听说此事后也向洪静茹披露了她的真实身世。洪静茹听了之后大哭一场。: E) K8 ~2 H- ^5 T5 [( a; v
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共同调查下,洪静茹的日本遗孤身份很快就被确认了。 不久,洪静茹就去日本寻亲,但去了20多天,始终没找到亲人。
% Y. n4 f9 C( _" n# `# k+ N" d9 }& V! a/ [ d
1981年,洪静茹一家四口赴日本定居。此后,她曾几次邀请沙秀清赴日探亲。
2 E7 O$ |1 E7 e& b1 ~+ J$ J, t& Z' C, `
- p6 k: }1 J- y. h6 {3 I2 A 现在,洪静茹每隔20多天就会给沙秀清打一次电话。洪静茹给儿子立下了规矩,找妻子只能找中国人,因为勤劳善良的中国养母已经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迹。 相关链接:日本遗孤
' q/ C+ ~8 u3 F( u- x 日本残留孤儿是中日近代关系史上的一个特定人群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也开展了浴血的殊死抗争。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撤退和遣返期间被遗弃在中国并被中国人抚养长大的日本儿童被称为日本遗孤。
他们分布在中国的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90%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这些遗孤既有日本军政人员的子女,又有工商界的后裔,更多的则是日本移民侵略下“满洲开拓团”的后代。在中日两国尚未完全结束敌对状态的情况下,如此众多的日本遗孤被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者奴役和蹂躏的处境艰难中国人所收留并抚养成人,这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他们的故事折射了历史与时代变迁,折射了人性的光辉与扭曲。他们的故事更具有值得探讨的、深刻的文化和社会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