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博客中国”的一篇文章,写得有点深度。
5 x% t t6 N0 I7 W---------------------------------------------
" u5 _5 Y8 y1 ?# [ G我看流行音乐) u$ }1 I# Z2 v9 f7 q
8 V5 g+ W; M; _4 O* C0 a. O
流行音乐是危险的。这话源自当代著名钢琴大师,俄罗斯音乐家拉扎尔·贝尔曼。他在广州接受采访时说:"对我来说,流行音乐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这些音乐将世界搅得支离破碎,它表达的方式是直接而原始的,煽动的是一种类似宗教的狂热......流行音乐的世界是不完整的,反人性的。"(《羊城晚报》2000.12.1B1)
0 [" h. J, H1 b( S E危言耸听吗?我可不想从中得出要打倒和铲除流行音乐的结论。贝尔曼只不过站一位正统的音乐家的立场上,指出了流行音乐的一种突出的特征而已。从纯音乐的角度来看,流行音乐具有通俗、平易的特点,其音乐语言简单明快,因而极具亲和力;它的旋律、节奏和简单的和声有直接触动人们的情绪与感觉的魅力,能直达人类日常生活中丰富细微的情感活动的深处。也就是说,它有复现和模拟世俗心理和情感的功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的表达方式是直接而原始的"。有人会说,古老的民谣,原始社会的劳动歌谣不也是直接而原始的吗?它们的区别显然在于:民谣是传统社会人们情绪的宣泄,往往具有淳朴、质朴的特点,甚至有些富于生命力——原始的生命力。可是现代流行音乐表现的却是现代都市生活,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情绪和意识。它不再有质朴、醇厚的美,除了部分优秀的作品之外,多数作品的音乐形式粗疏、鄙陋,其中充满了物欲和物欲社会里人们种种空虚苍白的思想感情和无病的呻吟。但是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而人的精神需求本身也是呈现着一种多层次的状态。简单的慰藉、轻松的抚爱,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很自然的,是一种很合理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紧张的心灵需要舒缓,压抑的精神需要得到宣泄。流行音乐无疑是让无数人放松自我,宣泄情感的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事情,严肃音乐家、有较高的音乐修养的人或许会不屑于流行音乐。他本人所具有的高深的音乐素养可能会使他专注于那些在艺术上精致美妙的高层次的音乐。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年龄层次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的人们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就拿具体的某个人来说,他的精神生活需求本身也是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状态的。一个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未必就不喜欢古典音乐。相反亦如此。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看不出流行音乐的危险性。相反我们看到了它的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说完全否定流行音乐的倾向倒是危险的。
# f9 I/ U7 T P1 w' l) K8 Z流行音乐真正危险的因素在于其突出的商品的特性以及由此而引申出来的一些反人性的意识和价值观。首先是流行音乐的过度的商品化。流行音乐呈工业化生产的特点,一些优秀的作品,显然是由庞大的工厂化产品中大浪淘沙后的孑遗。事实上商品化的生产已经令流行音乐失掉了个性,导致思想贫乏、情感虚假、内容空洞和色彩苍白。鲜有的一些具有原创能力的所谓实力派的歌手和作品也往往淹没在一大批虚假的偶像中。无数的歌星通过他们的签约公司或代理人制作了无数的唱片。包含了数量庞大的歌曲、音乐作品,然而它们的大多数不会有多少影响力和传唱度。我们所接触和感兴趣的只是一大堆音像垃圾中翻出来的稍有价值的东西而已。流行音乐行业又是一个造星工业。明星的制造引发了歌迷的狂热。所谓的偶像只不过是一些没有多少个性和思想内涵和艺术天赋的商品符号而已。在这些偶像的面前,万千歌迷迷失了自我,变成了没有自我意识及尊严,没有批判意识,没有个性与不会思考的教徒。流行音乐偶像作为一个商品符号,其光芒的背后,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攫取利润的阴谋而已,偶像的成功从来不是艺术劳动或艺术创造的成功,它只是资本家贩卖的成功,是一种商业的成功。偶像的表面则是商业社会、物欲社会中最世俗势利的种种元素的耀眼光芒。例如:美貌、时装、金钱......万千歌迷对偶像的音乐作品自然是不知云,不知其所以(当然所谓偶像的音乐本身很多就是不知所云的东西)。显然他们钦羡的是某位明星金钱地位的显赫及其服饰发型的时髦,因而喜爱和崇拜之,再因崇拜而爱屋及乌般,欣赏他的所谓"音乐"。至于那个歌星的唱功多么不堪,他的歌曲和音乐多么可笑,那都是无关紧要的。总之,明星就象魔幻般的屏幕,人们将内心深处,潜意识中渴望获得成功,发财致富及名利双收的欲望投射在明星的身上。因此明星只不过是名利、成就、财富、地位和种种物欲享受的象征物和寄托物罢了。从这一点来看,流行音乐不仅在其歌曲内容中会贩卖一些令人耽于物欲的观念和意识,如金钱万能、色情、颓废、暴力、自私、偏执等等,它还会通过偶像明星的肢体语言、形象符号等散发诱惑人们的毒素。所谓"明星",当然也是凡夫俗胎,可是为什么却能令所谓"追星族"疯狂呢?因为他们实在是一个符号,是性欲与物欲的象征物与符号。他们的所谓流行艺术,亦是性欲与物欲的混合物而已。于是,流行音乐由于市场经济和商品拜物主义的影响日益成为一个怪胎。$ w l% z, {( O7 s/ U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它本来应该算是人们世俗生活的安慰、享受和精神抚慰品。如果它变成了人们的精神鸦片,那就真的是危险十足,变得有违人性了。我爱流行音乐,但是我不得不认同贝尔曼的批评所包含的合理性。想要消除或降低流行音乐的危险性,就要提高流行音乐的品位,重视和鼓励流行音乐演唱者发挥艺术创造性,同时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对其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批判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流行音乐以其简单的明快的音乐语言,直抵人的情感世界,为人们带来了简单而重复的快感。作为一种消费品和享乐品。它让人们的精神获得休息,心理得到安抚,其存在是大有价值的。然而,不要指望流行音乐能给人们带来多少美感和多大的审美价值,因而它也不大可能会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如果它也算是精神食粮,那它就是一些粗疏而营养不良的东西。沉迷其中不及其余,也许会让我们变得粗俗。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危险性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