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曲中很多時多會用到一些小曲. p. ?7 M0 w7 X4 [* J+ l
很多人都知道一些常用的小曲例如" s( o. {2 H' {& w# a% _% L
平湖秋月,蕉石鳴琴原作曲者為呂文成,孔雀開屏的作曲者為( L) `3 F. a# k5 E9 [' `: _+ h
何大傻,流水行雲的作曲者是邵鐵鴻,而禪院鐘聲則是崔蔚林的作品,7 ?7 R3 S5 A8 @# I
這些都在現時可買到的廣東音樂曲集中有所記載.4 D4 ~2 ~0 I# x, T! w3 S M" U
但是有些小曲現時卻不容易找出誰是原作者,起因可能是曲藝界一般不重: O: R, P) R; Q3 g) S
視原作者的身份,另一方面是以往版權觀念薄弱所引致. G$ c/ X) k3 d9 p' O/ s# I/ G( s5 H
在這兩原因之下,一些著名的小曲用了數十年,反而不知誰是作曲者.. p0 G5 |3 r) v( m1 F
本著喝水不忘掘井人的原則,小弟翻查了以往的唱片及書籍的紀錄,得出以 M& F/ H! F; @9 B7 a
下的資料:8 q( k& T+ t2 g1 y
-龍飛風舞(任劍輝,紅線女合唱的游龍戲鳳開始的一段+ g T, u7 C6 @0 K/ O# {
小曲)的作曲者是朱兆良.此曲約在1948年出現.2 l% e: \, q$ I7 f( W: ^; C/ S
-百鳥和鳴(任白所唱唐伯虎戲秋香,開始的一段"求神,求神...." 的- Y% N3 f+ b3 Y1 A: \
作曲者是林浩然,此曲在1936年出現.: B" H$ S S: B" c( d! p" u7 P* e
-南島春光(李龍黃綺雯的西樓錯夢,結尾的一段小曲"話話話話,亂說話,亂語罵...",
b/ x6 X; x9 y$ O V4 @' q+ D6 X的作曲者是譚沛鋆,此曲在1938年面世,四五十年代常用,尤其是譚蘭卿. V' W7 D! ?2 z8 v8 I
-泣殘紅(艷曲醉周郎中一段小曲"並頭共訴心聲盼夫永重情....." 1 G# e; x# [/ D0 \
的作曲者是梁漁舫.此曲在1936年面世,本是薛覺先所唱"幽香冷處濃"開始的一段生聖人 小曲.+ J' j/ y4 l! L
-子規啼(昭君出塞開始的一段"我今獨抱琵琶望....."
Q/ E8 T" `; F: ?的作曲者是譚伯葉.此曲在1939年面世,本來是張蕙芳所唱"一代名花"開始的一段生聖人 小曲.很多人以為這曲是傳統小曲實為不確.! a+ e* e2 F9 F6 d
-三疊愁(落霞孤騖中間一段小曲"輕牽羅帳幔,淚眼凝望郎顏...)7 ^, U0 ]4 f& m3 R
的作曲者是胡文森.此曲約在1951年面世,原本的曲名為燕歸來,是為粵劇蝴蝶夫人所
. Q' N9 ~0 C/ ?作的新小曲,當時由吳一嘯填詞,因詞中有"一番腸斷.....二番腸斷.....三番腸斷"的句3 ~/ v( W3 t: b6 }- B
子,此曲亦有別名為';斷腸吟';.不知什麼原因,曲名被人改為三疊愁.
: m9 C( ?" p, v2 y7 b& r \, D: a此曲有可能是先詞後曲的生聖人小曲! S e5 Y5 D! Q' ~, W" I2 ^
-鳳求凰(樓台會良朋的一段"手執禮餅恨滿襟....."
* T, s! c& i4 i: C6 h# z6 R( _作曲者是林浩然,這是根據一本由趙裕所編,1940年出版的一本小曲集所載.3 c2 @* I _$ b
但有另一說法這曲本來是潮洲音樂,有待進一步考証.但趙裕此書所載其它小曲8 Z2 T( K( G; s
的原作者甚為準確,而這小曲亦與林浩然所作的其它幾首小曲風格接近.
) N& C/ r6 G9 a* M4 p1 z& T小弟仍有以下的小曲的原作者未曾查出(問了很多前輩):
2 L, {' J7 Y; w) G5 r1 Y+ {落葉風聲(這曲最早見於1940年)
; t, B; J4 A" s0 W4 X m隨風而逝(這曲最早見於1941年)
2 d ]5 W: b" M* R' o別離吟(這曲五十年代中期開始有人用,應該是五十年代初的作品): t2 D0 N) y" a8 j5 R7 r; i% d1 g# A
驪歌怨(這曲最早見於1948年,任白所唱"家"開始的一段小曲,未找到更早的紀錄)
& R$ B3 ~- W! {+ L逍遙樂(五十年代才有人使用)
& @) n# V% S6 H* \* v" y5 h/ D夜思郎(五十年代才有人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