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茹精選輯,背負公司業績壓力。來源/星報記者李雨勳/專題報導景氣差、盜版猖獗,每到年底唱片公司為了拚業績,推出精選輯顯然是最具經濟效益的途徑,將現有的資源再利用,再搭配幾首新歌發行,花費成本不僅少,相
來源/星報
記者李雨勳/專題報導
景氣差、盜版猖獗,每到年底唱片公司為了拚業績,推出精選輯顯然是最具經濟效益的途徑,將現有的資源再利用,再搭配幾首新歌發行,花費成本不僅少,相對地回收機會更大,像周華健「周而復始」精選輯晚新專輯「一起吃苦的幸福」一個月上市,銷量卻賣得比較好,出精選何樂而不為呢!
成本考量 俗擱大碗
從製作、企畫、宣傳各方片考量,唱片公司發行歌手的精選輯要比推出全新專輯省錢好多倍,想想看歌曲的詞、曲版權都在唱片公司手裡,光這一環就省了一大比收歌、買歌的費用,只要再請歌手錄一、兩首新歌,或把以前錄好卻未發表過的作品重新編曲上市,如此以來一張能將新、舊歌迷一網打盡的「舊歌+新歌」精選輯便可出爐。
唱片市場景氣不佳,每到年底需要拚業績,特別是EMI、新力、華納、環球、BMG等國際公司如達不到今年預定營業目標,國外總公司便會自動刪減明年的宣傳預算,因此趕在年終結算業績前,唯有發行精選輯做最後衝刺,才是最快速又實惠的捷徑。也因此黃立行、陳奕迅、梁靜茹等人精選輯輪番上場,身上背負的業績壓力可想而知。
合約到期 公司搶錢
歌手與唱片公司合則來、不合則分,原就稀鬆平常,雖然歌手合約到期離開,但歌曲版權還是在公司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