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坐诊分析五大病因:报批时间长 已形成消费习惯 北京气候原因 四季功能场馆少 扎堆导致票价高——— 挂号原因 从现在开始到九月底,有8场大型演出已经开始排队了:梁静茹、陶喆、张帝、S.H.E、崔健、迪
专家坐诊分析五大病因:
报批时间长 已形成消费习惯 北京气候原因 四季功能场馆少 扎堆导致票价高———
挂号原因
从现在开始到九月底,有8场大型演出已经开始排队了:梁静茹、陶喆、张帝、S.H.E、崔健、迪克牛仔甚至韩国的安七炫纷纷占据有利地势,等着在京淘金。
一场场演出拥挤在下半年里,你来我往,使得观众应接不暇。本报针对下半年演出扎堆现象,给目前的演出把脉诊疗,并请几位知名“大夫”再开药方,解决一下演出不均衡、喜扎堆的现象,以使今后的演出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临床表现
1.劳累过度
演出基本上全都聚集在下半年里,先不说给演出市场带来什么影响,一个接一个的演出,真让观众够受的。9月的第一场是梁静茹9月9日“爱的大游行”,紧接着10日就是陶喆的“就是爱你”北京演唱会。17日是张帝的,23日是S.H.E的,24日是崔健的,30日是迪克牛仔的。
整个9月的演出像在打仗一样,你一枪我一炮,中弹的观众看了这个再看那个,忙得应接不暇,最终结果是劳累过度,元气大伤、卧床不起。
2.心律不齐
今年北京的流行音乐演出,明显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稀稀拉拉地有一些,2月一个,4月一个,5月仨,6月没有,上半年的流行音乐演出总共有5场;而7月有四场,包括两场拼盘;8月有两场,在整个9月,加上蔡琴的舞台剧,流行演出就有8场。如果把演出比做心跳,那么可以说是上半年跳得慢,下半年又跳得快,上、下半年明显地心跳不匀,心律不齐。
3.失血过多
那么多的演出使观众频繁地掏腰包,而高票价的现状又使得观众为求一票屡次“大出血”,使原本鼓胀的钱包渐渐瘪下去,看完这场,还有下一场。长此以往,必然在经济上元气大伤,出现典型的贫血症状。
票价持续居高不下,是现今北京演出市场的一个顽疾。近几年凡是引进的优秀流行演出节目的票价大都较高,一般最高票价都超过1500元,这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很少见的。今年的演唱会,许巍、陶喆、S.H.E的最高票价都达到1280元,迪克牛仔首场个唱最高票价1080元;梁静茹的票价定到了1800元的高价,安七炫的更玄乎,最高票价炒到了8000元。
再如,去年8月的王菲演唱会,最高票价1000元。而其在香港演出的票价,最高价只有400港元。
病因分析
1.政策原因:报批时间长
专家分析,演出扎堆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演出报批制度的过程长。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老总江凌介绍,一般一个演出在立项之后,从过完春节开始着手准备,除了送审,公安、消防、文化部的报批时间不会太长,但各种连锁的准备工作加起来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定场地、场租、招商,包括与各方如场馆、赞助商的合作协议的签订等等,这个过程大约要持续半年之久,到了年中,这些事务才算完成,项目才开始上马。
2.市场原因: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
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公司老总安庭分析,一般来说,下半年的节假日较多,在这个时候观众的消费水平达到高峰,也更愿意掏腰包,有购买欲望。演出商选择将演出放在这个时间段,也是保证票房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记者调查,有70%的演出商认为,选择在春节过后的2、3月间办演出,一般来说必赔无疑。比如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的叶倩文演唱会,就是因为时间上不占优势,最后票房惨跌。过了4月,从5月开始,演出都能小赚,最差也能保平。
3.气候原因:气温适合露天演出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北京下半年的气候宜人,不冷不热,适合露天演出。据记者了解,在25度———32度的温差变化下,人们最愿意进行户外活动,而下半年三四个月里,气温正好与之吻合。所以为了迎合观众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多数演出商将项目定在了下半年。
4.场馆原因:具四季功能的场馆少
安庭进一步分析,既然气候是观众选择在何时看演出的一个因素,但同时也表明我们具有四季功能的场馆太少。如果说
上半年气温低,观众不愿出去,如果能有一个特别舒适的场馆,就像家一样甚至比待在家里还舒服,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呢?现在适合演出的也就是首体、工体场、工体馆、保利剧院这些较大型的场馆,如果能够再多一些这样的场所,就能让观众有一个印象:场馆冬暖夏凉,什么时候去都特舒服。
5.竞争原因:扎堆导致高票价
九洲演出展览中心总经理田京泉分析,演出集中到一起,演出商必定使出浑身解数,说服观众来埋单。所以为了保证演出制作精良,必然成本也会相应抬高,从而导致宣传费高、场租费高等等,这些自然都要转嫁到票价上,最终还要由观众来承担。
另外内地的演出商之间,为竞争到比较好的项目,不惜在争抢时哄抬高价,以揽到该演出项目,增加了演出成本,最终还要由观众埋单。
娱乐诊断
心律不齐
娱乐处方
1.提高报批效率
(江凌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
政策可再灵活些,虽然现在的报批制度相比以往要进步很多,但包括相关的一系列连锁工作,一环扣一环,仍然拖延的时间太长。所以除了提高报批制度的灵敏度,将报批时间缩短外,还需要提高整个连锁环节的效率,这样就不用在报批之后要等漫长的半年甚至一年了。
2.增加四季功能场馆
(安庭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
四季功能的场馆的增加,可以使观众有了随时选择演出的条件。从长远来看,场馆多了是好事,但也不能不考虑它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如使政府元气大伤,因为修建这种场馆是耗时耗力的事情。场馆多了,却招商失灵,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提倡演艺信息交流
(金兆钧资深演出策划人)
演出信息不透明导致一窝蜂扎堆。所以整个演出行业应该成立一个组织,来组织大家定期交换信息,分析大家都这么做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根据各自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演出家协会10月将成立的“中华演艺联盟机构”就是这个目的,主要职能包括开展两岸三地演艺信息互换和交流,这样就可以在业内形成一个风气:在确立项目上互相多通通气、多交流。
2005年9月的8场商业演出
2005上半年演出情况
2月叶倩文个唱4月张信哲个唱
5月派翠西亚、阿杜、BEYOND个唱
7月红色摇滚之夜、
7.13工体大型演唱会、周杰伦、高胜美个唱
8月许巍、罗大佑个唱
报批时间长 已形成消费习惯 北京气候原因 四季功能场馆少 扎堆导致票价高———
挂号原因
从现在开始到九月底,有8场大型演出已经开始排队了:梁静茹、陶喆、张帝、S.H.E、崔健、迪克牛仔甚至韩国的安七炫纷纷占据有利地势,等着在京淘金。
一场场演出拥挤在下半年里,你来我往,使得观众应接不暇。本报针对下半年演出扎堆现象,给目前的演出把脉诊疗,并请几位知名“大夫”再开药方,解决一下演出不均衡、喜扎堆的现象,以使今后的演出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临床表现
1.劳累过度
演出基本上全都聚集在下半年里,先不说给演出市场带来什么影响,一个接一个的演出,真让观众够受的。9月的第一场是梁静茹9月9日“爱的大游行”,紧接着10日就是陶喆的“就是爱你”北京演唱会。17日是张帝的,23日是S.H.E的,24日是崔健的,30日是迪克牛仔的。
整个9月的演出像在打仗一样,你一枪我一炮,中弹的观众看了这个再看那个,忙得应接不暇,最终结果是劳累过度,元气大伤、卧床不起。
2.心律不齐
今年北京的流行音乐演出,明显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稀稀拉拉地有一些,2月一个,4月一个,5月仨,6月没有,上半年的流行音乐演出总共有5场;而7月有四场,包括两场拼盘;8月有两场,在整个9月,加上蔡琴的舞台剧,流行演出就有8场。如果把演出比做心跳,那么可以说是上半年跳得慢,下半年又跳得快,上、下半年明显地心跳不匀,心律不齐。
3.失血过多
那么多的演出使观众频繁地掏腰包,而高票价的现状又使得观众为求一票屡次“大出血”,使原本鼓胀的钱包渐渐瘪下去,看完这场,还有下一场。长此以往,必然在经济上元气大伤,出现典型的贫血症状。
票价持续居高不下,是现今北京演出市场的一个顽疾。近几年凡是引进的优秀流行演出节目的票价大都较高,一般最高票价都超过1500元,这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很少见的。今年的演唱会,许巍、陶喆、S.H.E的最高票价都达到1280元,迪克牛仔首场个唱最高票价1080元;梁静茹的票价定到了1800元的高价,安七炫的更玄乎,最高票价炒到了8000元。
再如,去年8月的王菲演唱会,最高票价1000元。而其在香港演出的票价,最高价只有400港元。
病因分析
1.政策原因:报批时间长
专家分析,演出扎堆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演出报批制度的过程长。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老总江凌介绍,一般一个演出在立项之后,从过完春节开始着手准备,除了送审,公安、消防、文化部的报批时间不会太长,但各种连锁的准备工作加起来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定场地、场租、招商,包括与各方如场馆、赞助商的合作协议的签订等等,这个过程大约要持续半年之久,到了年中,这些事务才算完成,项目才开始上马。
2.市场原因: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
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公司老总安庭分析,一般来说,下半年的节假日较多,在这个时候观众的消费水平达到高峰,也更愿意掏腰包,有购买欲望。演出商选择将演出放在这个时间段,也是保证票房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记者调查,有70%的演出商认为,选择在春节过后的2、3月间办演出,一般来说必赔无疑。比如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的叶倩文演唱会,就是因为时间上不占优势,最后票房惨跌。过了4月,从5月开始,演出都能小赚,最差也能保平。
3.气候原因:气温适合露天演出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北京下半年的气候宜人,不冷不热,适合露天演出。据记者了解,在25度———32度的温差变化下,人们最愿意进行户外活动,而下半年三四个月里,气温正好与之吻合。所以为了迎合观众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多数演出商将项目定在了下半年。
4.场馆原因:具四季功能的场馆少
安庭进一步分析,既然气候是观众选择在何时看演出的一个因素,但同时也表明我们具有四季功能的场馆太少。如果说
上半年气温低,观众不愿出去,如果能有一个特别舒适的场馆,就像家一样甚至比待在家里还舒服,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呢?现在适合演出的也就是首体、工体场、工体馆、保利剧院这些较大型的场馆,如果能够再多一些这样的场所,就能让观众有一个印象:场馆冬暖夏凉,什么时候去都特舒服。
5.竞争原因:扎堆导致高票价
九洲演出展览中心总经理田京泉分析,演出集中到一起,演出商必定使出浑身解数,说服观众来埋单。所以为了保证演出制作精良,必然成本也会相应抬高,从而导致宣传费高、场租费高等等,这些自然都要转嫁到票价上,最终还要由观众来承担。
另外内地的演出商之间,为竞争到比较好的项目,不惜在争抢时哄抬高价,以揽到该演出项目,增加了演出成本,最终还要由观众埋单。
娱乐诊断
心律不齐
娱乐处方
1.提高报批效率
(江凌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
政策可再灵活些,虽然现在的报批制度相比以往要进步很多,但包括相关的一系列连锁工作,一环扣一环,仍然拖延的时间太长。所以除了提高报批制度的灵敏度,将报批时间缩短外,还需要提高整个连锁环节的效率,这样就不用在报批之后要等漫长的半年甚至一年了。
2.增加四季功能场馆
(安庭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
四季功能的场馆的增加,可以使观众有了随时选择演出的条件。从长远来看,场馆多了是好事,但也不能不考虑它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如使政府元气大伤,因为修建这种场馆是耗时耗力的事情。场馆多了,却招商失灵,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提倡演艺信息交流
(金兆钧资深演出策划人)
演出信息不透明导致一窝蜂扎堆。所以整个演出行业应该成立一个组织,来组织大家定期交换信息,分析大家都这么做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根据各自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演出家协会10月将成立的“中华演艺联盟机构”就是这个目的,主要职能包括开展两岸三地演艺信息互换和交流,这样就可以在业内形成一个风气:在确立项目上互相多通通气、多交流。
2005年9月的8场商业演出
2005上半年演出情况
2月叶倩文个唱4月张信哲个唱
5月派翠西亚、阿杜、BEYOND个唱
7月红色摇滚之夜、
7.13工体大型演唱会、周杰伦、高胜美个唱
8月许巍、罗大佑个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