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茹国际后援会(倾听静茹)

 找回密码
 加入倾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ww.hearfish.com 的歌迷們!你們好棒!
关于几个对“倾听静茹”常见误解的说明
加入〖梁静茹国际后援会〗详细流程
玩转倾听超简略教学~特供新会员
欢迎加入倾听静茹 官方QQ群 | 官方飞信群
倾听指定会员专属:会员卡 环保购物袋
倾听静茹电子杂志《iFish》第三期
我们的纪念册:感动倾听六年(2003~2008)
感谢您的关注,花费1分钟时间了解倾听静茹倾听静茹家人的历次大合唱2003~2009年
09年演唱会巡礼:北京-广州-成都-厦门-杭州
楼主: 心井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十)辛晓琪篇 爱情的温度?不知道,但只要知道辛晓琪和她的歌声是37度,就够了。辛晓琪,一个很有韵味的女人。1986年出道,在福茂唱片,由好友黄舒骏制作专辑。不过只是宝岛台湾的一个小红的歌手,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她的歌唱事业接近停摆。谁知李宗盛听到晓琪的声音后竟惊为天人,从此签至滚石,一发不可收拾,那年,是1993年。 初到滚石,辛晓琪主唱了好几部电影的主题曲。当时黄沾很欣赏晓琪的声音,曾预见性的说过晓琪的演唱很有“味道”,《傲》是《仙鹤神针》的主题歌,沾哥将晓琪高亢的声线发挥的淋漓尽致,很脱俗。《莫呼洛迦》,《青蛇》的插曲,晓琪把这首诡异的歌唱的别有风味。最值得一提的当数《熄缘》,《醉拳2》插曲,胡伟立大师作曲,整首歌极为哀怨,歌词深刻入骨,把晓琪的敏感特质挖了出来,可以说是《领悟》的序曲,甚至比起后者的一悲到底更多了另一份失落的凉意。 1994年,《领悟》发行,这是辛晓琪到滚石的第一张专辑,也是她歌唱事业难以逾越的高峰。李宗盛的《领悟》绝对是只写给晓琪一个人唱的,深刻,痛彻心扉的爱情终要结束,那种眼睁睁看着自己伤口流血的悲意,那种压抑许久的感情的宣泄,都由辛晓琪一一道来,每次听这首歌,都感觉晓琪简直是一个唱歌机器,几乎没有人再能唱出这样的歌。这首歌很耐听,当我一点一点成长之后,每次回头回味,歌里的痛就理解得更加深刻。这张专辑里所有的歌都是大有来头,《俩俩相望》是厉曼婷的词,特喜欢这位才女写的这种不识人间烟火的歌词,旋律也很流畅,晓琪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的直抵心底,这首歌也同时成为数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深情难了》的旋律一出就很熟悉,就是万芳《新不了情》的另一个版本,据说创作者鲍比达点名要晓琪重新诠释这首歌,晓琪的版本也确实听来很过瘾,和万芳的演唱各有千秋。《当我身旁有你在》是小虫写给晓琪的,这首歌很温暖,晓琪的声线由迷人的中音自然转到高音,听来很舒服,只可惜,这首温暖窝心的歌被《领悟》的悲壮掩盖了。《始终只爱你》李宗盛,辛晓琪对唱,卢冠廷作曲,不过这首歌实在是太暧昧,太缠绵了,晓琪的气声听来实在是舒服,到是显得李宗盛有些生硬。其他的歌,《请不要把眼光离开》是陈扬的手笔,《白鹭鸶在飞》来自黄建昌,当然还有那首词曲都很简单却含义深刻、让人回味良久的《忘川》。这张专辑太过于成功,以至于《守候辛晓琪》精选里收了四首,同时也成就了辛晓琪悲情风格,是她日后很难逾越的巅峰。同年底,《味道》专辑发行,《走过》是一首中规中矩的情歌,不过晓琪已经开始理智的看待感情了,《味道》杨明煌制作,姚谦的词,姚谦是很注意环境烘托的词人,也就是这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赤裸裸的天空,赤裸裸的寂寞暴露无遗,想着爱人的心情,想着爱人的一切,想着她的白色袜子,意境实在是深远,加上晓琪丝丝入扣的演唱,挑动着每一根寂寞的神经。《说谎的女人》是郭自典型的那种很跳脱的快歌,很有情节感。这张专辑这音乐上更注重内涵,也更贴近人心,给人很静谧的感觉。  1995年,《遗忘》专辑出版,《遗忘》是张朵朵的曲,这位创作人似乎创作并不多,但每次作品出来总会让人惊艳,这一次,晓琪完全是全新的唱腔,情歌的诠释上也更为洒脱。《风之彩》是《风中奇缘》的中文版主题曲,也是晓琪的那种很抒情,很博爱的歌曲,《荒唐》是李宗盛的作品,这时李大师的创作已经开始词大于曲了,不过还不错,但并没有很大的突破。 1996年,李宗盛大胆启用dmdm的歌,于是便有了《爱上辛晓琪不只是我的错》,主打歌《爱上她不只是我的错》居然被李大师稍加修改就由原来的二人关系变成了三人纠结,《隐隐寂寞》透着空灵,透着优雅,黄韵玲曲,厉曼婷词,可以说充分地显示了晓琪的唱功。《忐忑》也是很标准的情歌,但听来却歌如其名,让人不安。这张专辑的整体感觉就是敏感,也有些诡异。1997年,很有趣的,和上张专辑相对,《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发行,所不同的是,两男一女的纠结变成了两女一男的缠绵,《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和《位子》都是很有情节的歌,只是晓琪这样的歌已经很多,所以虽然精彩却并不讨好。但这张专辑却尝试了很多的风格,《就让我这样吧》塑造了自信,洒脱的辛晓琪,《难得糊涂》是吴旭文的词曲,弦乐编配,和晓琪优美的声音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也成了晓琪后期的一种风格。这张专辑最该提到的就是《世界》,陈晓娟作曲,词呢?没有歌词,晓琪的哼唱贯穿始终,很有韵味。《每个爱情都危险》是周华健、辛晓琪的对唱曲,李宗盛的作品,只是大段的歌词让这首经典并不是很流行。  经过《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瓶颈,1998年,辛晓琪带着《每个女人》回来了,这一次,她带回了迷人的笑容,带回了温暖的曲风。《感动》确实够让人感动,那种舒服,那种不经意间流淌出的快乐和自信,让人看到了面目一新的晓琪。《可爱的玫瑰花》实在很棒,优美的和声加上晓琪柔美的中音,让人爱不释手。《承认》,《执著》是新的晓琪式情歌,因为此时,她已经学会了放手,学会了理智的面对感情。《烟》是这张专辑里最特别的一首歌,很有气势的编曲加上晓琪洒脱开放的演唱,让人听来畅快淋漓!这张专辑的成功,也让滚石决定发行晓琪的精选《守候辛晓琪》,并重唱晓琪出道时的《在你背影守候》,晓琪的嗓音确实无人能敌。 1999年,《怎么》专辑诞生,《怎么》、《迷途》、《让你去飞》都是很棒的歌,但是晓琪的情歌里已经少了那份深刻,很温婉。《发泄》是晓琪尝试的有些摇滚的歌。《无声雨》是吴旭文词曲,依旧是老的弦乐编曲,却依然动听,让人回到可以用一颗平常心来看人世风景。不过,这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居然是《不一样》,因为喜欢那种很玩世不恭的感觉,“风很凉,他的手在我腰肢上”,嗯,很有意境!  2000年,《谈请看爱》发行,这张专辑一张很别致、纯音乐的专辑,整张专辑有8首歌都是一水的弦乐编曲,晓琪不瘟不火的唱着对爱人的祝福,对爱情的感激,《心里有树》,《眼前人》,《谈请看爱》几首歌下来,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晓琪已经用一种哀而不伤,很随缘的态度来面对感情。当然,这张专辑还有三首快歌,《爱情的美色》、《一个人甜蜜》都很好听,风格的强烈对比让这三首歌很显眼,当然,晓琪的优美声线下衬着一个性感厚实的声音--汪佩蓉,这是后来滚石的新人里我最欣赏的一个。只是,这张专辑太过注重内涵,而时代却造就着浮躁的人们,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听听这种有内涵的东西了,似乎人们越来越注重快餐式的东西。所以,这张专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这确实是一张值得收藏的品质专辑。 辛晓琪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女人,念头越久越品得出来,她本身给人的情节感是丰富的,让你不由自主的贴近她的心,晓琪的情歌,代表着爱情的各个阶段,她用心的述说着情感的爱痛离愁,这也是我们最想投靠的地方。总之,坚持品质,坚持音乐,就是辛晓琪,就是37度的辛晓琪! 木棉三两语:辛晓琪,诠释的大都是苦情歌。《领悟》中的歌词,也被李宗盛用来作离婚声明中的一句。还记得她和哥哥合唱的《深情相拥》video里,有一幕,晓琪的头上覆着一层薄纱,想努力挣脱,哥哥在旁边带着笑意望着,那眼神……还有,在杨佩佩导演的《倚天屠龙记》里,小昭和无忌被困在窑洞里,小昭嘴里轻轻哼唱的,就是晓琪的《俩俩相忘》,忘了演员的模样,只记得那个场景,那首歌…… . n* d# N4 w7 a$ R# E# l7 a
/ d8 v5 D2 i& ?1 U
代表作:领悟(静茹曾翻唱)、味道、俩俩相望、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十一)赵咏华篇   这些天一直在陪着一个失恋的朋友,这个一直愁眉不展的男生居然在听到《最浪漫的事》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是呀,这首歌陪伴我们很多年了,无论是相恋或是失恋。     1986年,赵咏华以和钮大可的合唱《无奈》而加盟滚石,正式出道。在滚石时期,赵咏华的个性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在早期,滚石主要是为了突现赵咏华的歌唱技巧,所以集合了各路大师为她写了大量的高难作品。像陈明章的《听我唱这首歌》,张弘毅的《从来不肯对你说》、《希望之鸽》,还有咏华自己作词写给母亲的《永远的梦》,小虫的《我爱你,最好只到这里》,刘志宏的《我想我已经爱上你》,王宗贤(当年迪士尼亚洲音乐总监)的《趁着心还能飞》,陈杨的《最真的期待》,这些歌完全突现了咏华清亮、高亢的声线,听来十分过瘾。赵咏华的声音稍有些沙,高音的时候又有一种尖而不破的感觉,实在是听觉上的享受。只是感觉上咏华只是在唱歌,用她的好嗓音,却并不是投入太多的感情,所以,她只是滚石典型的实力唱将。      1993年,李正帆的出现改变了咏华的风格,两人之间相知相许的关系使咏华的歌变得温暖,从《只要你对我再好一点》开始,李正帆和姚若龙联手打造了咏华的黄金时代。这首歌也成为《最浪漫的事》的序曲,其中咏华已经开始用迷人的中音和气声来处理那种幸福的感觉了。94年,《求婚》专辑中的《谁要我宠坏了你》延续着上张专辑的甜蜜风格,主打歌《求婚》是很欢快很轻松的歌,姚若龙的词简简单单就勾勒出女孩勇敢而羞涩的心态,活灵活现。同年的《我的爱,我的梦,我的家》将咏华推向了巅峰,《早餐》是《求婚》的延续,《我的爱,我的梦,我的家》的词写的很棒,对于离开家乡异地创业的游子是心灵上的慰藉,也是咏华的很理智的那种新风格。《最浪漫的事》之于咏华的意义不亚于《梦醒时分》之于陈淑桦。即使在很心灰意冷的时候,听到这首歌也会有一种很贴心的感觉,这是一首很耐听的歌,咏华一如既往地唱着自己的甜蜜心事。感谢李正帆,如果不是他给咏华的温暖,这首歌不会这样到位,这样深入人心,姚若龙也因此获金曲奖最佳词人。1995年,《问心无愧》精选发行,咏华整理了在滚石的点点滴滴,并借《问心无愧》抒发了自己多年的感慨和心情,这首歌仍是李正帆的曲,只是词作者换成了陈乐融,这同样是首很精彩的词,风格和丁晓雯的《我的爱,我的梦,我的家》一脉相承。这个时期,咏华唱片的封面也一如她的歌,甜美,亲切,色彩明快,咏华大大的眼睛和两个酒窝无不自信的透露着小女人的幸福和满足。正如李宗盛在林忆莲《不必在乎我是谁》中的那句经典名句--恋爱中的女人才美。 之后,咏华加盟宝丽金,这家纯商业操作的国际公司把咏华的风格做得很含混,《风的颜色》是咏华和李正帆爱情的结晶,只可惜咏华没想到李正帆却真的一如风筝一般飞的又远又高。随着二人爱情的破裂。咏华的事业也日渐低落,从《只能说遗憾》到《请你放心》,再到《爱不爱》,越来越颓废,咏华迷人的酒窝也从唱片封面上消失了,专辑的色调也越来越暗,咏华已经慢慢的变成了落魄的风尘女子的形象。差点就被宝丽金做死了。 1999年,咏华重回滚石,把《相见太晚》精选作为重新出发的起点。老搭档小虫作了一首很赵咏华式的《相见太晚》,经过了风风雨雨的赵咏华唱来有一种丝丝入扣的感觉,情感的把握上也成熟了许多,这首歌也真的很经典。《爱到最深处》是和周华健合唱的,咏华的中音发挥得淋漓尽致,那种当年的温暖的感觉再次油然而生。《I  will   smile》是和滚石新人戴爱玲合唱的,两个好嗓音的女生合唱着女人的洒脱,这首歌很棒,有一种飙歌的感觉,听来真的很爽。只是戴爱玲不知什么原因至今没有发片。另外,咏华还翻唱了两首老歌,一首是黄莺莺的《黑夜白天》,一首是自己的《听我唱这首歌》,都很有味道。封面上蓝色的底色衬着白色的咏华,加上片片飘落的羽毛,显得咏华如同天使一般,别有气质。这是当年滚石最叫座叫好的专辑。只可惜咏华没能留在滚石,大概是因为当时滚石的音乐总监是李正帆吧。后来小虫不无遗憾的说,如果留在滚石,咏华定能稳坐一姐之位。只是,咏华签了索尼,除了一张影响不大的《love   cyndi》之外没留下什么其它的作品了。                s
: ?. ~8 G; |, L. C# D" p: W* P一路走来,一直有咏华的歌相伴,虽然,我喜欢的咏华已成了过去,但那份甜美,那份感动毕竟成了一道风景,而且,是一幅美景…… 木棉三两语:前一阵子,在“同一首歌”里见到赵咏华,唱的还是《最浪漫的事》,虽然整首歌因为现场的气氛而显得不太纯粹,但是今天听来依旧感动。有人问什么事最浪漫?想起梁朝伟说,他读他的书,她读她的书,一支喜欢的音乐,一个安静的下午……感觉也不错,不是么?
" K. |# `; [$ C9 l) Q* w代表作:最真的期待、求婚、最浪漫的事、早餐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十二)潘越云篇  潘越云算是滚石最老的一代乱世佳人之一了,1982年的三人展,就是阿潘,吴楚楚,李丽芬的合辑.最后,后两者一个专注于幕后工作,并成绩斐然.一个虽在歌坛跌跌撞撞,最终也放弃转投广播界.只有阿潘,一路顺畅,风雨无阻的走了下来.  阿潘的声音,很磁性,好像一块涂满奶油的蛋糕,让你吃了以后还不断陶醉于那种滋味,十多年来,滚石也大概让阿潘尝试了各种曲风,早期的民谣,中期的经典情歌,后期的舞曲节奏,甚至台语歌,男女合唱歌都在阿潘的天籁嗓音下一一道来.似乎在滚石,能和罗大佑,李宗盛,小虫,陈升几人合作已是难得,但潘越云一路走来,竟是与这些制作人个个合作愉快.在滚石,有此殊荣的也不过陈淑桦,娃娃,黄莺莺几人而已.听听<<野百合也有春天>>,<<爱的箴言>>,<<无言的歌>>,<<是否>>,再欣赏一下<<旧爱新欢>>,<<小镇医生的故事>>,然后体会一下<<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你是我一辈子的爱>>,在放肆的听一下<<纯情青春梦>>,<<结束>>,几大创作人的精髓尽在其中. 阿潘是经典的,听一听<<回声>>,阿潘和齐豫的天籁与三毛的口白相映成趣.再听听<<男欢女爱>>,挑战九大男歌手阿潘没有丝毫的怯懦.阿潘,属于滚石的经典年代. 阿潘是唯一的.在阿潘身上,拥有着太多的第一次.她是滚石的里程碑,从她的歌里,凝聚着历代滚石人的心血,他们缔造了滚石的辉煌. 阿潘却不是常青的,离开滚石的阿潘,走得很艰难.即使在滚石最后的日子,也避免不了流于世俗的唱些纯商业歌曲. 但阿潘的声音,伴我们走过了年少的行云流年,经典的旋律,已于心中不朽!            木棉三两语:小时候,是不喜欢听潘越云这种低沉的声音的。后来随着年月增长,渐渐听出了味道,这才明白,原来这种嗓音,是低到心里的,沉到岁月的尽头的…… 
& q9 W7 m' l( s. R' L# B  |# p9 Y5 U3 C! n# t
代表作:天天天蓝、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十三)张艾嘉篇 木棉两三语:如今的张艾嘉,多因为电影方面的成就而为人瞩目。十多年前,她也是滚石的一大唱将。要说一个女子,会唱歌,会编剧,会制片,会导演,会演戏,还会慧眼识英才,知性,感性,不乏理性,美丽,干练,不失温婉,这不是上天的宠幸是什么?下面贴的这篇文章《向张姐致敬》(作者:徐远光一),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全面,看看吧~   张艾嘉——她是罗大佑口中的“小妹”,她是李宗盛、梁咏琪心目中的“张姐”,她是美国《时代》杂志曾以三页篇幅推介的人物,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偶像任我仰望。  张艾嘉不是我最喜欢的女歌手,齐豫飘渺高远不食人间烟火的嗓音让她相形失色;张艾嘉不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张曼玉玉润珠圆的表演让我过目难忘;张艾嘉不是我最喜欢的女导演,能够将磅礴大气的题材举重若轻者驾驭者惟有许鞍华。  然而,张艾嘉却是我最喜爱的艺人。尽管从顶级到末流歌手、演员在媒体上往往被冠以“艺人”二字,但我总以为除却才华本身,艺人该是德艺双馨的代言人。于是集唱、演、导于一身的张艾嘉成为我心目中无人可替的艺人形象。 一、其人  张艾嘉其人作为本文的开端,总是要写的。而我此刻却心下茫然,不知如何下笔。张艾嘉影音事业如火如荼的80年代初,我正在呀呀学语。懂得关注时,张艾嘉早已功成名遂,渐渐淡出文艺圈。 张艾嘉的爱情经历虽不至传奇,却也色彩斑斓。按照道德家的观点,他们定要对张艾嘉大放厥词的。在她二十岁时,即与长她十多岁的刘若林结为连理,六年后因故离异,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受人诟病。此后与当时的有妇之夫王靖雄相爱,1990年又未婚产下奥斯卡,次年两人才正式缔结婚约。 而她与罗大佑这对才子佳人当年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已无迹可寻。如今的我们只能在罗大佑写给张艾嘉的一曲《小妹》中窥见过往的一斑,或是在张艾嘉执导的《最爱》、《心动》故事里想当然地找寻点滴踪迹。只是爱情因其难以捉摸而让羡者自羡弃者自弃,这段曾经人人看好的罗张之恋终究只是“红楼的一缘”。想起去年张艾嘉因故未能作为罗大佑大陆巡回演唱会嘉宾出席,局外人遗憾之余也不免为两人发出“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感叹。欣慰的是,1984年世界“和平年”,在张艾嘉的提议及策划下,促成了罗大佑创作了声势浩大的《明天会更好》,总也可算做那段闪亮日子的一个见证。  张艾嘉毕竟是张艾嘉,是人物,更是尤物。那些道德场上的官样文章在她的才情,她的风情面前瓦解冰消,反为她增添了让人如醉如痴的丰润神韵。 小时候读李昂的《她们的眼泪》,对小说中生在养尊处优之家却在收容所兼职的云阿姨行为大惑不解。如今看着张艾嘉多年如一日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渐是明白这是何等的伟大与艰辛。 一直以来,张艾嘉在本职工作之外,担任残障人士再生会副总理,予残疾人以嘘寒问暖的关切。多年来更如东西南北人,辗转港台两地之闲暇,数度远赴非洲,做着坚持不懈的亲善访问。2000年春节期间,张艾嘉携子及刘若英前往台湾地震灾民,与当地原住民载歌载舞打成一片。身为人母的她推己及人,对灾区女性身心健康表示关注与担忧,勉励她们重建家园。 据说早年张艾嘉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可惜我通过任何途径都无法获悉关于此书的任何消息,每每想起总不免升腾起生不逢时之憾。好在是读过张艾嘉零星的文字的。她在《卢旺达日记》最后写道,“又有人问我为何要帮助非洲人,这类问题我不想答了,说来仿佛是什么大道理,其实很简单,我想做就是了。现时做的事情多着呢,多讲无谓!”——没有凌厉的居功自傲,有的只是朴实的文字下的古道热肠。1995年张艾嘉又在《提醒》(为焦桐散文《在世界的边缘》所作的序)一文中再次谈到,“我已经相当厌烦听到有人问:‘为什么要救援非洲的人?那里的一切关我什么事?’。我只祈求千万不要有一天,当我们必须向外伸出求援的讯息时,别人会这么说:‘台湾在哪里啊?那里关我们什么啊?’”——好个微言大义的性情中人! 一直以为完美的女性是人、妻、母的统一体。尽管张艾嘉在演、唱、导三方面成绩斐然,但她却不是常人意识中拒人以千里之外强悍的女强人。作为人,她有着博大的襟怀,淡定而从容;作为妻,她有一种不易描写,难以形容的风韵;作为母,她的舐犊浓情是深沉而宽广的。一方面,张艾嘉中年得子,她毫不讳言地将奥斯卡视为“生命中付出最多、最令我牵肠挂肚的人”,这份化解不开的浓血亲情我们在她许多唱片中可以感受到。另一方面,张艾嘉的亲子教育是高瞻远瞩的。送奥斯卡只身飞往美国度夏令营、带他参加各类社会事业,自幼便向他灌输自立意识、公益心德。去年张艾嘉在爱子“奥斯卡”被绑架的事件上,更是显示了她安时处顺、波澜不惊的人生态度。先是以身体不适为由,独自承受这场飞来横祸。因怕失去独子,以低调的姿态面对媒体,达观地面对命运的安排。歹徒擒获后又发表公开信,在对社会治安表示忧虑的同时,更以旷达的胸襟表达了对不良少年犯罪问题的隐忧。张艾嘉的所作所为,无不令人感动。  二、其音  坦率地说,张艾嘉的声线平平,表现力平凡,说她是台湾“中文百佳”里最不出众的的女歌手想必反对者寡,然而她的7张专辑即有3张入选“百佳”(《忙与盲》第19名,《童年》第20名,《爱的代价》第93名)。以张艾嘉的演唱资质遭来评委及听众如此厚爱,因其难能而显可贵。  迄今为止,张艾嘉整整二十年的音乐历程中共计只出版了4张专辑:《童年》、《忙与盲》、《你爱我吗》、《爱的代价》,以及2张精选辑:《张艾嘉滚石24K 24bit珍藏版金碟》、《最爱&#8226;张艾嘉》。 发行于1981年的《童年》与其说是张艾嘉的第一张专辑,毋宁说是罗大佑发表自己首张专辑前的巨大的酝酿积淀。《童年》专辑因着这一层缘故,更多了些属于年轻人的青涩于其中。《童年》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那一代年轻人共同拥有过的珍贵记忆。《东景》系苏东坡手笔,劝慰人们惜时的观点透过舒缓的节奏表达。《大家一起来》、《小天使》有别于当时占主导市场的民谣风格,极富时代气息。《落叶纷纷》、《春望》有着悠远的感伤,似成长期的阵痛。80年代初期正逢台湾经济迅速腾飞,台湾校园民歌运动也在此时轰轰烈烈地开展,所以《童年》专辑更似一则光阴的故事,在回望与冀望间一面追忆似水年华,一面以高昂的姿态赴向成长。 张艾嘉是幸运的。罗大佑把音乐史上的第一次奉献给了她,1985年为张艾嘉量身定做的专辑《忙与盲》成为李宗盛在“滚石”麾下的首张作品。在李宗盛的《忙与盲》专辑打造下,张艾嘉清纯的气质逐渐向成熟稳重蜕变,成为先于陈淑桦、辛晓琪都会女性的头号代言人。“终于离开,飞进蓝色,请容我平静的遗忘”,张艾嘉在专辑开篇的《飞向异乡747》宛若穿上了职业装,开宗明义地昭示了与《童年》泾渭分明的概念。当年的李宗盛还没有现在的八面玲珑故作姿态,《忙与盲》尽管视角零星细碎,却于简单平实中描绘了都市职业女性上紧发条般胶着无序的工作状态。“忙的没有时间痛哭一场”的一声叹息,辛辣地鞭笞了这种迷失自我的都市现象。心力交瘁的张艾嘉在《艾嘉&#8226;爱家》中开始渴望平凡的家居生活。但是白领身份的定义,又让她旋即意识到“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坏”,于是要带着箱子逃遁。郑华娟创作的《箱子》可谓开创了流行歌曲中以生活里物件为题材的先河,相较于后来的《口香糖》、《马桶》之种种恶俗歌曲,《箱子》的意境要深远广阔许多。可是在选择离开后,张艾嘉的何去何从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不知道》唱出了点点迷惘点点心酸。“隔壁班的那个男孩”只是《童年》里的幻象,“你真的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骑白马的人”,少女时期的美好想象在真实生活面前终究化做一枕黄粱,成为过往。在明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后,费尽周折的张艾嘉终于读懂“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谛言,《向恋爱告别》正是她迈入婚姻之后的爱情宣言。《忙与盲》有如一张张演示都会女性在事业与婚姻、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融合的胶片,是苏芮《蓦然回首》后一年当中极为优秀的概念性专辑。  1986年张艾嘉在专辑《你爱我吗》中尝试了与不同创作人的合作。不仅有诗人李格弟、王新莲、黄韵玲三位才女的参与,更有陈扬、李泰祥大师级音乐人的大手笔,甚至钟晓阳也奉献了半首词作。如果说上一张专辑心绪是跌荡起伏的,那么《你爱我吗》则明显弥漫着迷茫与无助的氤氲。《我爬站在全世界的屋顶》在陈扬沉郁的钢琴伴奏下,张艾嘉掏心掏肺地表露了一名女子高处不胜寒的脆弱。“全世界的屋顶”不是传说中的极乐世界,歌曲中我们无法解读出张艾嘉洞天犹自乐的心境,有的只是在出世与入世间杜鹃泣血般挣扎的痛。《那天我们谈了一夜的生活》犹如平静湖面泛起的层层涟漪,有着曲终人散后顾影自怜的惆怅。专辑中最引人瞩目的《最爱》在黄韵玲温润的钢琴声中未成曲调先有情,张艾嘉的歌声未出场肠已断魂已销。很多人一直把它当作张艾嘉自己爱情心路写照来听,毕竟相知未必相守总有残缺的美感。“生来为了认识你之后,与你分离”一句似骨鲠喉有着无法言喻的疼痛。只是“既生瑜,何生亮?”,潘越云的版本完美得难以挑剔,张艾嘉逾越不过,成为许多歌迷心中一大难以弥补的憾事。到了《她打算这样过一生》中,张艾嘉年轻时代的梦想已被现实生活击得粉身碎骨,反复吟唱的“真的真的没有办法”,以自嘲自讽的口吻传递了对生活之真实的无奈。《一个失恋男子的告白》中,张艾嘉“啦……啦”的歌唱早已不再是《童年》里的意气风发,平淡乏味的生活片段将理想离间得支离破碎。整张《你爱我吗》就像唱片封底张艾嘉暗夜里独饮咖啡的图景,蔓延着无尽孤独感伤、麻木惫懒的情绪。  诚如李宗盛所言“张姐说话时的声音表情非常具有感染力”,张艾嘉的独白魅力在1992年的《爱的代价》专辑中有了更为宽阔的发挥空间,比《忙与盲》更加熟络。专辑由《一碗粥》的初恋故事说开去,展开了一个女人爱情里程的漫漫画卷。陈升创作的《戏雪》似游子思乡情浓的一篇散文,歌曲最后隐约有着“近乡情更怯”的情愁。可惜张艾嘉的声线过于单薄,在此曲的驾驭上显得底气不足。专辑中《我的朋友》是献给一位已故爱滋病病人的,这在流行歌曲中属于较为冷门的话题。其后的《默哀39秒》是一首神情忧戚的挽歌,有着沉重的伤痛。而早在1976年,张艾嘉在她首次尝试的剧本创作中即以同性恋为题材,她的人文关怀由此知著。个人极度钟爱《因为寂寞》。李宗盛是洞悉都市女性情爱心理的词坛高手,在为莫文蔚创作的《阴天》中“回想那一天,喧闹的喜宴,耳边响起的究竟是序曲或完结篇”,简直是黑色幽默的神来之笔。“我会爱你,你会爱我,只是因为寂寞”,城市恋人间彼此不敢言表的情绪被李宗盛赤裸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甚至让人有一种蒙受耻辱的辛酸。至于最为大陆听众所熟知的《爱的代价》,尽管当年李宗盛离开“木吉他”合唱团时的演绎多了些笃定与期望,甚至后辈中梁咏琪的翻唱在技巧上来得更加圆熟,但张艾嘉的原唱许是根植于心的缘故,平静委婉中自有沧桑醇厚的境界。专辑以《心甘情愿》收梢,母爱的伟大包容在郑华娟、张艾嘉两位才女朴实无华的词作中扑面而来,听者无不为之感染。《爱的代价》在整体策划上虽不如《忙与盲》、《你爱我吗》概念统整,但唱片中大段未加剪接的口述以及张艾嘉本人参与的文案制作,使得该专辑尤显弥足珍贵。 三、其影 也许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阿郎的故事》是生平第一次接触到的张艾嘉主演的影片。十多年前看它时,模糊的录像带画面并未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原谅我十岁出头时的懵懂无知,当年对于杜琪峰的导演、罗大佑的音乐这样鼎鼎大名的制作班底一律浑噩不知,牢牢记住的竟只是片中波仔与我同月同日的生日。1997年VCD机滥大街之时,我毫不犹豫地购下了《阿郎的故事》,成为我所典藏的第一部碟片。有时候是不得不相信经典是永恒的。当我差不多10年之后再次观看时,当罗大佑《你的样子》的歌声传来时,我依然止不住我的涕泗滂沱。看着波波(张艾嘉饰)在岁月更迭中,由一名叛逆少女日渐成为淡然的成熟女性,我仿佛看到了张艾嘉的成长,莞尔笑了。  1986年张艾嘉导演并主演的《最爱》是许多张迷的心头最爱。无非是个寻常的“三角恋”:白云(张艾嘉饰)、阿明(缪骞人饰)这两个闺中好友都爱上了俊彦(林子祥饰),并且都有了他的骨肉。然而张艾嘉却将《最爱》处理成了一部委婉细腻的女性电影,起承转合间似有脉脉温情把人俘获。当步入中老年后的白云、阿明围座回首前尘往事之时,一问一答间两人都在心底发出“自古多情空余恨”的感慨。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出“俊彦最爱是谁?”这一疑问,而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对于张艾嘉这样一个黠慧的女子,这个提问没有答案的。总觉得那首《最爱》须得配合着这部影片方才珠联璧合,只是太容易被张艾嘉深情款款而又怅然若失的歌声打动,而未歌先噎。  1999年的《心动》叙述的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初恋故事,直指人心的软柔。张艾嘉在《心动》开始说到,“你可能和这个人相恋,但你嫁的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心动》作为张艾嘉执导的第6部影片,在情节上并没有太多跳出当年《最爱》的框架,同样有着张艾嘉自己的影子,不过张艾嘉在导演领域的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与苏永康第一叙事人这一线索的离间效果虽有蛇足之嫌,但在金城武、梁咏琪、莫文蔚三个人跨年代的感情主线面前,还是条理清晰不蔓不枝的。莫文蔚游离于金城武与梁咏琪间情爱倾向的情节为原本平淡的影片,擦出了一些些闪耀的火花。在配角金燕玲(饰演剧中梁咏琪母亲)的任用上,犹显张艾嘉导演身份的眼光敏锐。金燕玲的戏分寥寥,却风头抢眼,有着与主线环环相扣的衔接性。清淡古朴的桑塔纳吉他声与剧情叙述水乳交融,撩拨人的心弦,不禁陶然欲醉,成为影片原声音乐的一大亮点。  张艾嘉执导的另外两部女性影片《我要活下去》、《少女小渔》分别出自梁凤仪和严歌苓的同名小说,都是移民题材作品(忽然想起张艾嘉主演的《人在纽约》也属此类)。移民话题虽不是电影题材中的强势主流,却也不乏导演涉足此域,张婉婷《秋天的童话》便是一成功的典范。身为女性导演,张艾嘉的处理手法简约自然,而又细致生动。于大量细节中表现了移民在理想与折中、奋斗与跌撞中卑微而隐忍的生存状态。虽然《我要活下去》中有张艾嘉的出演,但我个人更喜欢《少女小渔》,影片有一种弥漫心间的淡淡乡愁吸引着我,且《少女小渔》的演员表现、气氛营造都要胜于《我要活下去》。《少女小渔》中有“小张艾嘉”之称的刘若英虽是初登舞台,却展示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演技天赋,将一个疲于奔命在异域却无语问苍天的移民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此外,鲍比达制作的原声音乐也成为该片的画龙点睛之笔。  张艾嘉在加拿大新锐导演法朗索吉哈执导的影片《红色小提琴》中,饰演文革时期一名干部——项蓓。导演赞言张艾嘉有一种“神秘的气质,深远且忧郁”,以至于第一次见到张时便被其独特魅力所吸引,一心一意拉她做女配角。张艾嘉没有辜负导演的厚望,短短二十多分钟的镜头里,成功地将满腔忧愁转嫁在那把充满神秘色彩的小提琴上,那个人人都是牛鬼蛇神年代里知识分子的形象在张艾嘉紧锁的愁眉间绽放出迫人心扉的苦涩柔情。尽管张艾嘉最终无缘1999年度“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但让世界领略了她的人格魅力总也算幸事。  洋溢着浓重的台湾本土气息的《最想念的季节》改编自朱天文的同名小说,由陈坤厚导演,张艾嘉、李宗盛主演。朱天文早期的这部剧作虽较后期明显显得稚气与随意,然而这不饰雕琢的背后却掩饰不了朱天文的逼人锋芒。李宗盛憨讷如熊,又好气又好笑。张艾嘉饰演的中产阶级女性在影片中却有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刘香妹。该剧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张艾嘉一颦一笑都脉脉含情,以至朱天文的剧本都要让她几分。《最》片无论外包装还是画质本身都是簇新的,一心以为当是90年代的产物。当影片在张艾嘉《爱家》歌声中落上帷幕时,打出“1985年”的字样让我大呼小叫着从坐椅上蹦了起来。那么年轻怎生有这般老道精湛的演技?今天的张艾嘉又怎生保持着当年颜色?真真是“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是了,是了,美于张艾嘉是永恒的。  对张艾嘉的喜爱至此愈演愈烈。张片并不好寻,越是遍寻不着越是满怀心焦,获取之念几近偏执。《台上台下》及张艾嘉几部早期枪战片正是我去年顶着炎炎烈日在夫子庙鱼龙混杂的碟铺满手灰尘觅得的结果。《台上台下》摄于1983年,略显陈旧的画面留下了岁月流转的班驳痕迹。影片缘自吴念真的剧本,描绘了社会转型时期一群台湾小镇歌舞团舞女挣扎在物欲间的图景。张艾嘉在她的影片中大多以都市女性形象出现(如《最爱》中的白云、《阿郎的故事》中的波波、《饮食男女》中的梁锦凤),在该片中却以自尊自爱的地下舞女示人,对自己对观众可谓不小的挑战。影片所穿插的大量的罗大佑音乐与剧情浑成一体,尤其贯穿始终的台语民歌《青蚵嫂》于低沉迂缓中潜移默化地抒扬了沉郁的乡土眷情。同时也充斥着罗大佑《鹿港小镇》中“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有失去他们拥有的”那份社会变更里挥却不去的幻灭感。张艾嘉出演的舞女角色一言一行都打上了80年代城市与村镇在冲突和矛盾中交汇的烙印,有一种逼迫人思考环境与人之间依存关系的力量,仿佛跟片中人物一同挣扎沦陷在商业文明的污沼中。诚如在女人都除衫拍戏的年代,张艾嘉反其道而行,拍了让女人着衫站起的《莎莎嘉嘉站起来》,《台上台下》中张艾嘉姐妹离开孕育肮脏与丑陋的歌舞团,在泥浆中进行格斗表演的场景,有力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穷当益坚的高贵品质。可见张艾嘉在拍摄之前与底层人物是有过不少接触的,当代艺人中可为艺术而献身者大约除张者寥寥,其对待艺术真诚的创作态度另人肃然起敬。  意外得来的还有《金枝玉叶》。那次一面在租碟屋淘碟,一面忍受着老板耳边聒噪着推荐时新的恐怖片。信手翻到《金枝玉叶》,以为是张国荣的那部,租了回去。不想竟是张艾嘉1980年的旧作。虽然对白几乎全是戏曲唱法,听着费解,却是因着张艾嘉的缘故,平白无故地喜爱。张艾嘉演活了专横跋扈虚脱浮夸的升平公主,角色虽不讨喜,但张艾嘉年轻时代翠眉蝉鬓的灼灼容姿有着未加雕饰却天然玉成的亮丽,单单看着也是种享受。这不期然而然的邂逅,让我大喜过望至受宠若惊地步。只可惜当时未曾将VCD留下,如今那家碟屋已在城建中被夷为平地,这份遗憾至今纠葛心中难以消解。  今年闻知张艾嘉的新片《地久天长》作为“三&#8226;八”妇女节公益片在台湾公映,便心心念念在南京满大街寻寻觅觅。电影系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母亲李慧珍(张艾嘉饰)帮助儿子小富与爱滋病病魔抗争的经历。杜国威的导演手法单一,且配角形象过于单薄,难谓圆满。许是由于爱子奥斯卡被绑架的缘故,张艾嘉至情至性的母性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几度因她止不住的泪水而中断。只是岁月不饶人,细细的鱼尾已悄悄爬上了张艾嘉的眼角,不禁喟叹起日月无情。幸而张艾嘉的演技是圆熟的,母亲的坚忍被她诠释得感人肺腑,打消了这刹那掠过心头的丝丝遗憾。  尾声  “向张艾嘉致敬”是1987年英国国家电影院举办的一次专题,此标题的简白打动震撼着我,于是拿来借用。   这篇截止目前我最长的文章从资料收集到写成差不多花了我整整一周的时间。这一周以来,我关掉了电视,关掉了手机,好似身在彭泽宰中,周遭的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每晚只专心致志坐在电脑前,与键盘声响相呼应的只有张艾嘉的一张张唱片。这么多年来张艾嘉电影、音乐中感动过我的一幕幕又历历浮现在目,而我也仿佛隔绝出了这初夏晚间的烦闷。逐字逐句写下来,我如同目睹了二十年多来张艾嘉由少女成为母亲路程上所夹杂的苦辣酸甜,同时回想起了自己的成长旅程,有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挤压着我,不知所以。 不可否认,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多少有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因为这之前我误以为6月24日是张艾嘉的生日,结果却发现她原是1953年7月21日所生。竟是和我母亲同年。原来许多年以来我对张艾嘉的仰慕之情一直掺杂着深深的恋母情结。今日方找到答案。 很久以前就想动笔写张艾嘉。我知道以我浅薄的生活资历和文字功力去写这样一位受各界人士爱戴的艺坛女士,难免贻笑大方、失之卤莽,甚至是吃力不讨好。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借着这次阴差阳错的机会,终于了却了纠缠我已久的夙愿。 终于要结束这近8000的文字,此时的心头竟掠过淡淡的不舍。其实,我只是想借着这篇冗长粗糙的文字表达我作为一名后辈对这位女士的深深景仰:  向张艾嘉致敬!
1 L$ h% t4 Q( F) p& [  h* X, x; a
. g0 ?. p, c8 _代表作:爱的代价
  W- B* J3 t$ g, z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十四) 万芳篇  ?* Q5 f; n  {9 Q( @: d
木棉两三语:万芳——这个有着单线眼皮厚厚嘴唇的歌者。 我承认,万芳的声线,相较于前面几位,不是最完美的。 她的专辑不多,也似乎没有预期的大红大紫。可就有好些人不离不弃,缱绻在她的轻声吟唱里。 因为滚石而认识万芳。在早期的滚石女声精选里,万芳的歌不是最乍眼的,却是最耐听的。  她的歌需要慢慢入味,刚开始淡淡的,以为要消散了,却在潜行中,让情感如海水般涌来。 贴一篇关于万芳的文章吧,写得舒服细腻,很值得慢慢体味,如万芳的歌。
3 D; [8 o% f$ c! ?- O9 L- g6 X! {  1  那是异国城市一场没来由的晨雾。开窗剎那,雾就漫进了我旅店的小房间里。  雾很轻很轻,像散飞的羽毛,我坐在床沿,背着空空的房间,看向窗外。 雾是清冷的。我是寂寞的。  旅行是快乐的。离家是辛苦的。  然后,有个女生在我耳边絮絮唱起歌来。  她轻轻哼着,就是一则故事。 “风倦了,树不再辛苦地张望,  像我的心,安安静静,迎着阳光。” ——《雨后的玫瑰》/“贴心”专辑  
3 n7 g2 H* ?# k% t1 M% Q5 P 2    我是在听见万芳之后,才成为一个“听歌的人”。 从前一心只想把歌学起来,唱给自己或别人听。那时候的我是不需要买专辑的,反正主打歌都是旋律简单的K歌,多听几次就耳熟能详了,何必花这个钱?   但是,遇见万芳,我才知道流行音乐的厚度:除了听曲子、看歌词以外,还可以听编曲、看企划;除了歌手一个人在幕前表演以外,幕后还有好多人成就了整张专辑。  而且,万芳的歌可以唱,氛围却是学不起来的。  比如说:《我记得你眼里的依恋》可以唱,《半袖》的散文诗意境却是复制不了的。比如说:《试着了解》可以唱,《相爱的运气》的感叹却需要经过岁月淘洗。我开始收藏万芳的专辑,像在收藏一个朋友捎来的信,里面写满朋友这些年来的遭遇。那些顺境如盛开的花季,我彷佛也站在落英里,跟她一起历经繁华;那些逆境如泛滥的水灾,我愿意也站在水边,给她一双支持的手,陪她到天亮。 特别的是,这些年来我的境遇,竟也呼应了朋友的来信。 她唱《一切如新》,我的工作也正在起飞。我进入一家电台工作,和一个心怡的主持人一起工作,每天骑摩托车上班下班,觉得自己英勇得可以跨上白马往四方去。  她唱《Fly Away》,我正经历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我们没有说缘由,却在那晚说了再见以后,彼此都知道不会再联络了。一个朋友陪我去山里散步,我们边走边唱《Fly Away》,朋友说,她的爱情也到了进退两难的难堪。 她唱《不换》,我们刚刚吵过一大架,说好了要用这首歌迎向未来的丰富美满。  那天,我的狗离开了,我走进一家快餐店寻找一些热闹,竟然听见,她正在主持广播,并播了一首自己的歌。我愣愣地坐在那里,忘了落泪,因为她给了我一个结实的拥抱。 “旧日好时光,都不算短,都清清淡淡入心肠,那些提不起,放不下,就留给当年的模样。 爱若这么难,这么悲观,至少青涩都已剪断,问声你好吗?在这些年,是谁陪你渡过那难关?  对于你,关于我,现在是否这么想,人生再不过就是求个心安。” ——《心安》/“不换”专辑   
! o; A# n7 K% S0 D3  听万芳,请从第一首歌开始。 《时间仍然继续在走》、《雨后的玫瑰》、《Fly  Away》、《温哥华悲伤一号》、《听风的歌》、《以后》都握着一把钥匙,会在夜深人静以后,打开你的心门。    听万芳,请不要只听《新不了情》和主打歌。 《桂花酿》、《情伤意乱》、《爱,经不起考验》、《心软》、《这就够了》、《寂寞》、《心安》、《收信快乐》……都是有魂魄的歌。  听万芳,请不要忘记所有词曲创作者和制作人,尤其是姚若龙。  《半袖》、《Fly Away》、《爱做梦的人》……姚若龙有私心,把最好的歌词都给了万芳唱。   听万芳,一个人最好,两个人还不错,三个人以上,嗯,不妨换听阿妹。  “我是个爱做梦的人,在风大的城,燃烧温暖的青春, 想要让最心爱的人,不再感觉冰冷。”   ——《爱做梦的人》/“割爱”专辑  1 H1 Y3 R+ |) ]9 N
4    有几次机会,看见万芳。  那时我在电台工作,看她微笑地走进录音室,脚步轻快得像个小女孩。主持人还没来之前,我在控音室这头请她试音,她低沉地说了:“你好,我是万芳。我是万芳,我是万芳……” 节目开始以后,主持人趁着音乐进行,走出录音室倒水,她就对着麦克风,跟着音乐唱了起来。她只是浅浅地哼着,我聚精会神地听着,这就是我们最靠近的距离了。 后来在曼娟老师的广播节目里,又遇过万芳。老师向她介绍我,我站在一边,安静地点了点头。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万芳迷。我听她的音乐、看她的文字,但我没看过她的舞台剧,也不常收听她的广播,甚至没拿过她的一个签名。对我来说,音乐是我认识她的全部,这样的距离不远不近,恰恰刚好。 我想,像她这样的歌手,应该希望自己只有发片的时候是个公众人物吧?这只是她的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她只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需要对所有喜欢她的人负责。  “赶上前和你并肩,发现你领口边缘, 有一根我的发,斜斜在你胸前依偎。将我伸出的手轻收回,还是留它给你作纪念,代替我多陪你一会儿,送你穿过对街。” ——《半袖》/“放心”专辑       + t) B" e/ T' |2 C9 P) ^5 M
     5    我曾在1999年5月23日香港明报上,这样写过万芳:              “万芳音乐里,有几个不变的元素:一个是受伤与复苏的爱情,一个是女人观点,还有一个是人文色彩。听万芳的情歌像站在悬崖边想象坠落,那种带着神经质的紧张与舒缓,爱过的人执迷不悔;总在悲伤的最底层,万芳又告诉你勇敢的方法,让你愿意再度迎向下一段爱恋。而她声音的细腻特质与演唱方式,都从绝对的女性观点出发,不怕被你看见懦弱,因为柔软也是坚强的理由。人文色彩是万芳深受校园学子喜好的原由,却也是她不够大众化的肇因;她的音乐有一种稳定的氛围,或许缘自于歌词,或许缘自于她的诠释,但总能轻易说服人相信一些事,比如说,永远。”  这些年过去了,万芳的Key降低了,唱歌的表情变淡了,但,这些元素却依然没有改变。 这就是,永远。 “我不知道,关起房门怎么跳舞。 我不知道,音乐响起怎么开口,  我不知道,脆弱时候怎么勇敢,  关于自己怎么面对,我不知道。”    ——《知道不知道》/“相爱的运气”专辑            6 万芳的喜悦很洗练,万芳的忧伤不亢不卑。  有一回,我看电视上转播的她的演唱会,看到落下了眼泪。     她坐在舞台边缘唱歌,一个大男孩跑到舞台前,说想听她唱首歌。没有音乐,她清唱着:  “爱情的开始求的是痴狂,爱情的结束却换满心愁怅。   藏在我心中的那些美丽的欲望,不说不代表不想。爱情的开始满天是星光,爱情的结束只见街上荒凉。 我默默走在一个人的路上,寻找可以落脚的地方。”——《爱,经不起考验》/“割爱”专辑  大男孩跟着和着,然后哽咽,然后落泪。那个大男孩不明白,怎么他心爱的女孩走远了?  万芳仔细端详着他,然后像个母亲,将他拥入怀中。  现场响起了掌声,我的眼泪就这样掉下来了。后来,我看到一个写作者也在文章中提起了这场演唱会。原来,我们都在万芳的音乐里找到温暖,找到抚慰,找到倚靠。    m" w) q$ @0 U, }: i4 S  H2 @
7  后来啊后来,我常常说起那场异国城市的晨雾,当然,还有万芳,彷佛是她吹散了那场雾。  其实,万芳吹散的,是我只身旅行的寂寞。  我在长途旅行的时候,常会随身携带她的音乐。有一回,我在美国坐上一个陌生人的车子,他说他也爱听台湾的流行音乐,我就把万芳拿出来,在他的车子里播放。当然,他是听不懂歌词的,我用破破的英文解释给他听。就这样,我们听完了整张「这天」专辑,分手的时候,他还告诉我,他会去中国城找找看。  我应该把专辑送给他的,对不对?但我的旅途还长,还想再多听几回万芳啊。 希望他真的找到了这张专辑,并且在聆听的时候,想起我这个来自万芳国度的陌生人。 而我,也常常想起一个陌生人,想听听她的声音,想知道,她好不好。那就是万芳。         ) w+ R# ?5 r! k* c; S! A
   8  请妳继续勇敢地生活,美丽地歌唱。    如果有个陌生人会被妳偶然想起,真希望,那个人曾经是我。 这样就够了。$ p, B' v! ^: c$ t( k& X* r! ~0 q

  I: u7 {3 L+ j代表作:猜心、新不了情、不换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十五)娃娃篇 木棉两三语:一直只是听娃娃的声音。今天才知道,原来娃娃长得如此温婉可爱。
" H$ @& G9 D8 U: |   哈~想起了娃娃的《虎姑婆》:   好久好久的故事    是妈妈告诉我   在好深好深的夜里     会有虎姑婆       爱哭的孩子不要哭       他会咬你的小耳朵    不睡的孩子赶快睡     他会咬你的小指头   还记得 还记得       眯着眼睛说       虎姑婆      别咬我       乖乖的孩子睡着喽  说起娃娃,一时间竟然被唤醒了一大堆详细得可怕的记忆。大约可以上朔到初中时期了,记得那时候天天和那些“拷兄”泡在一起的时候,就见到过一些早期的娃娃的专辑,应该还是丘丘时期吧,是那种蛮有些叛逆前卫的装扮,有点“摇滚少女”的意思,不过那时候也没有拿来听,只是留下了一个依稀的印象。  再往后,在高中里听到了那首红极一时的“飘洋过海来看你”,包括这首歌背后那个感人的故事,从那时候开始,记住了这个有别于一般的女歌手的沙哑的声音。 而真正开始迷上娃娃,大约要到1994年,一次,无意中打开电视机看到了“秋凉”的MTV,先是有些惊诧黄耀明竟然会在一名女歌手的MTV中出现,然后就深深的被这首歌和那些画面打动了,那个旋转拥舞的画面和那个“秋已凉,有没有多添加衣裳”的声音一下子就拨动了自己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弦,这个MTV我只看过那一遍,但那些画面却深深记了那么多年而挥之不去(最近得到了另一首也是娃娃和黄耀明拍的MTV“后悔”,不过终是没能逾越“秋凉”的美和给我的震撼),打那之后,任何一个还能记得并喜爱这只MTV的人都被我引为知音。那时候刚进大学不久,正是我开始疯狂购买D版CD的时候,很清晰地记得在北苏州路的跳蚤市场以12元的价格买下了“我对爱情不灰心”专辑,当时还犹豫了一下,因为那是最后一张有瑕疵的碟,为了“秋凉”和那个感觉极美的封套设计,终于还是买下了。听完后才知道这是一张哪怕给碟面上刻上一朵花都不应该错过的专辑,事后回想仍然让我为自己的“英明决断”而得意不已。那时候不光自己听,还到处死皮赖脸地借给别人听,结果这张碟成为了mmx的千多张cd中极少数几张被听到坏掉的碟之一,而且偏偏就坏在了那首“秋凉”上,当时真是心痛不已。后来在很长一段间内,这张碟成为了我用来测试cd播放机或光驱读盘能力的试金石。   2000年,竟象是天开眼一样的让我拥有了娃娃滚石时期的所有中文专辑。娃娃的歌实在不算多,但却可以在我过去的每一时期都留下一点痕迹,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吧。:-)  还是来说娃娃的歌吧,她最吸引我的是她那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沙哑的嗓音,娃娃总给我一种很“吉普赛”的感觉,说不上为什么,也许是她的歌里透出的那种挣扎着的流浪的感觉。滚石时期的娃娃和早期的“摇滚少女”早已大不相同,形象上是那种妩媚而成熟的女人,但是事实上她那种与生俱来的存在于声音中的野性与放肆并没有随着形象的改变而褪去,只是趋于内敛而已。从“大雨”开始,象“尽在今夜”那样节奏比较强烈的歌曲已逐渐减少(虽然偶尔还是会有“GOGO杰西”“摇滚夜族”“跑出来”这样比较类似早期风格的作品),更多的作品旋律都比较柔和与优美,但娃娃就是娃娃,再怎么温情而优美的作品到了娃娃这里都多少沾上了些“绝决”的味道。永远都不会忘记当初第一次听娃娃唱“花开花谢”的时候的感受,在那之前已经听过了原作者周治平的演绎,只觉得是一首还算不错的温情脉脉的歌。可是当听到娃娃那么撕心裂肺的唱出“但花开多久会谢,鸟儿飞多远会看不见,如果青春只是一眨眼,最爱的人何时要离别”时,一时间整个人都冷了,就好比被一大盆冷水兜头浇下来的那种冷,歌里透出的那种绝望传遍了全身,呆在那里久久回不过神来,没想到这样一首本来是温情的作品竟然可以凄美如斯。在这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不再听周治平的任何一首歌(现在想来,这种举动有些好笑,但当时真是一下子对周治平的演唱失望到极)。  1991年的“大雨”专辑应该说是娃娃的转变的开始,这是一张由李宗盛、友善的狗、王新莲操刀制作的专辑,专辑主打就是那首至今仍为无数人津津乐道的“飘洋过海来看你”,另外专辑中值得注意的好作品还有“想逃”、“大雨”、“你不是一个好情人”以及明显有着早期风格的“GOGO杰西”(只是没想到的是这首歌竟然是出自李宗盛手笔)。这张专辑标志着一个告别“摇滚少女”的娃娃的诞生。  1992年由音乐工厂制作的“四季”是被绝大多数人认为娃娃最出色的一张专辑。毫无疑问,音乐工厂和罗厂长居功至伟,而且这张专辑是娃娃所有专辑中整体性最强的一张。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始终认为这张专辑稍微严肃了一些,事实上,罗大佑的风格迄今为止只有他自己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他人总是很难完全地融入他的风格,他的音乐工厂期间制作的专辑除了“皇后大道东”和“首都”,其他为其他歌手制作的专辑,无论是娃娃,还是南方二重唱、黄耀明都多多少少给我这种感觉。也不是说音乐不好,平心而论,那些专辑都可算是相当出色的,但总感觉制作人和歌手之间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协调在。当然,这张专辑就凭“我生”“春之祭”和“如今才是唯一”也早已值回碟价。“春之祭”在台湾歌坛的女歌手中,恐怕只有娃娃那种野性才能够演绎得如此传神,至于“如今才是唯一”我倒是才听说原来还有“很多人不喜欢”的。罗大佑的曲,林夕的词,2个沙哑的声音营造的那种“曾经过沧海,不需要山盟,还是相聚一起,不要说过去,不要问将来,如今才是唯一”的凄美,怎么也想不出不去喜欢这首歌的原因。  1993年的“我对爱情不灰心”,至今仍是我个人最为偏爱的一张娃娃的专辑。也许是夹杂了太多个人回忆的缘故吧。这张专辑和“四季”最大的区别在于,制作人不再是单纯的音乐工厂,而集结了周治平、陈升、小虫等,当然罗大佑还是有的,也因此,这张专辑的风格比较多样,可听性也更强一些。今天再回头去看,实在是为这样一个豪华的制作阵容吃惊,任何一个制作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师级人物,算上“大雨”时的李宗盛,滚石的4大制作人竟都和娃娃有了合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陈升在这张专辑中占了不小的分量,无论是前文曾经提及的“秋凉”(至今我仍固执地认为,这首作品除了陈升本人,没有人会演绎得超过娃娃),还是他参与合唱的“因为你不是我”,以及“渡口”,都很好的发挥了娃娃的声线特质。我以为,陈升的音乐中的那种无拘无束与娃娃的声音中的那种放肆是相通的,因此他们的合作能擦出如此火花。专辑中可以说每首歌都是不容错过的上上之选,郑华娟词曲的“后悔”,乐坛创作夫妻档熊美玲与林秋离的“你曾为谁伤过心”,周治平的风花雪月工作室制作的“我喜欢说自己的故事”和“花开花谢”,重唱丘丘时期的“为何梦见他”,还有小虫的“找一个像你的人”,这首歌是专辑的点题之笔,当娃娃放肆地喊出“不想一天到晚谈过去,那会扰乱情绪,你是你我还是我,我对爱情不灰心”时,不竟击节称快!而专辑中唯一一首罗大佑的作品“晚安曲”,竟是如此妩媚的一首歌,让我着实为罗大佑的创作能力和娃娃的可塑性折服。  1995年的“随风”专辑可看作是“四季”的延续,虽然制作人当中还是有陈升和周治平的名字,但是整张专辑的整体把握上主要由音乐工厂来拿捏。我个人以为,这张专辑是胜过了“四季”的,这张也是音乐工厂制作的专辑中,将工厂的理念和歌手的个人风格结合得最好的一张。我最偏爱的就是那首“没有终点的流浪”,娃娃完全演绎出了那种无助的流浪的感觉,个人喜欢这个版本更甚于黄耀明演绎的粤语原版。“跑出来”是一首有着早期风味的调皮可爱的作品,而罗大佑创作的“宿命的冒险”和“女子宣言”都像是为娃娃度身定做的。专辑的另一亮点是首尾呼应的2段由陈升制作的“没有人说话了”  1996年,随着音乐工厂的解散,娃娃也改换门庭,推出了“放了爱”,这张专辑已经很少为人知了,本来感觉也就一般。不过就在今天为了写这个帖子,重听了这张专辑,发现这其实是一张蛮耐听的专辑,娃娃还是那个娃娃,并没有让人失望。专辑中“放了爱”“我是飞鸟你是天”“祈祷”也都是值得一听再听的作品,感觉这张专辑中的娃娃开始超脱了。  可惜的是,娃娃的确是超脱了,“放了爱”之后就再没有专辑问世了。据说是嫁了人淡出歌坛了。滚石在今年推出了一套2cd的精选,取名“想念娃娃”,倒是道出了我的心声。:-)  至于娃娃和黄耀明,心底里一直认为他们有些东西是相通的,却怎么也表述不出来(也许正如luc所言,他们都是不完全的个体)。曾经很自说自话地认为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虽然这种想法实在有些好笑。不过有两点倒是颇让我奇怪,一是黄耀明为娃娃出演了2个MTV,一是娃娃先后2次翻唱了黄耀明的作品(“四季”专辑中的“圣诞快乐”是达明一派的“今天应该很高兴”的国语版,而“随风”专辑中的“没有终点的流浪”是黄耀明的“忽而今夏”的国语版)  早就想写一点娃娃,但一直觉得自己会表述不清,但终于还是心痒写下了这点东西。% `+ p5 ~. b$ s( T9 _) c

$ q& U" m6 F1 p6 H/ `1 X, @代表作:飘扬过海来看你(静茹曾翻唱)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十六)许景淳  一首《天顶的月娘》,一唱三叹。 常常看到三五个中年男子酒足饭饱后面泛红光地吼着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就诧异同是方言为何粤语那么软那么好听闽南语却硬邦邦地带着很浓的乡土气息。  许景淳的《天顶的月娘》打破了我的这一刻板印象。“歌中那个呢喃自语的女子,自然是要身披一袭雪白长袍的,她被困在清冷凄切的天台,只得独自远眺自暗黑地平线上,看隐约浮现的一星灯火,而天顶的月娘便许诺还她个凉薄的微笑”。编曲和歌唱缥缈悠扬,闽南语字字吐出,竟也显得优雅柔和,格外动听。  后来,多听到她翻唱一些经典之作,别有一番风味。  再后来……不了解了。
; m2 `1 }. X" q3 z/ b% N# V4 O/ e: X. L) Z0 T2 }
代表作:芬芳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十七)李度      如果把先前几位归算为滚石年代的招牌人物的话,李度应该算是滚石年代崭露头角的一位。最初以周华健之女弟子的身份亮相,不过这样的招牌在后期似乎也没有为她聚集到更多的人气。  初中的时候一直是喜欢周华健的。因此,对李度的关注,有些爱屋及乌的味道。后来渐渐淡忘了。前一阵偶然在电视剧《新龙门客栈》里听到片尾曲《难以抗拒》,才又一次把她从遗忘的边缘拉回来。   李度是那种声音识别度不高,不提名字你永远想不起来名字的那个女歌手。嗓音没有什么特点,不过却有着民歌手的张力。《舍不得把眼睛睁开》带着幸福的粘腻;《为爱犯了罪》卷着绝望的悲苦;《明天我要嫁给你》藏着女子的婉约;《放手去爱》携着洒脱的自由;《难以抗拒》有着红尘的无奈……她的情歌,有一点自恋,有一点悲情,有一点奔放,也有一点感动,然而却都是浅尝辙止,不至于让情绪走得太远。  不过李度的声音还是很快被淹没了。也难怪,这样的嗓子,真的很难在吵吵嚷嚷的都市里抓住你的耳朵。
1 S+ g; T1 C; p5 l" y
+ |0 k6 q! s4 f代表作:为爱犯了罪、舍不得把眼睛睁开、明天我要嫁给你(静茹曾翻唱)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十八)苏慧伦  这么多年来,苏慧伦一直在滚石。  最初走的是清纯少女路线,唱《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唱《满足》,唱《爱你让我勇敢》,唱《少女问》,唱《我一个人住》,唱《哭过的天空》…… 后来,改变风格,有点搞怪,唱《Lemon Tree》,唱《鸭子》,唱《傻瓜》,唱《929》,唱《ok?ok!》,唱《黄色的月亮》……  现在,唱歌少了,演起了戏,收放自如,获得赞誉……   她应该有三十岁了吧,可是那个清纯模样还是一点没变呀~  Tarcy,走好~
. H4 A4 I4 ]7 j, J& I" e4 q! D- ^代表作: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静茹曾翻唱)、鸭子、柠檬树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05/10/04]滚石年代之乱世佳人(全集)

[这个贴子最后由心井在 2005/10/04 01:26am 第 1 次编辑]( R+ z, E! V! o5 z0 P/ A; c' x
; p+ Y9 \" g4 p9 [( ]: d! f( E; ^2 `
(十九)刘若英  我以为刘若英会一直呆在滚石。可是去年她还是易了东家。  感觉就像心里要画整一个满圆了,却失了最后的一笔,有些遗憾。  或许,在陈升身边呆得太久太久了,要换换口味,毕竟陈升的音乐有时并不主流。  刘若英的第一首主打歌是《为爱痴狂》么?那时候的刘若英,还没长成现在这般气候。朴素的衣着,短发,声音清亮。  她是越来越有味道了,和张姐一样,融知性、感性于一身。  可是,一直不是太喜欢她的嗓音,觉得平淡了些,远没有她的表演来得细腻丰富。  不过,她的歌都是感人的,《很爱很爱你》、《后来》、《人之初》……都是有故事的歌。  我听了她在新东家的作品,这年头大伙儿都追求多元素,或许吧,易主是新的开始。! h. F" o" }" w" d/ R: d
* y9 C0 d1 K1 n; @
代表作:为爱痴狂、很爱很爱你、后来、一辈子的孤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倾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梁静茹国际后援会 ( 蜀ICP备05001976号 )

GMT+8, 2024-5-3 2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